圣豐乳業老總自殺折射出中小乳企生存困境 中國乳業何去何從
近日,寶雞圣豐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權天林自殺事件引發熱議。網傳權天林是被銀行逼還貸款而選擇自殺。
這樣一則悲劇之下卻映射出了當今乳企生存的艱難。寶雞圣豐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生產、銷售、養殖、科研于一體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業,是寶雞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寶雞圣豐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集生產、養殖、科研、銷售于一體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業。品牌包括“法門寺”牌系列奶粉、豆奶粉,“小花牛”牌系列酸奶純牛奶等。市場不止寶雞,圣豐乳業產品還遠銷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四川、河北、河南、甘肅等省市及省內各地市、縣區。
從陜西到東北,再到全國其他區域,圣豐乳業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眾多中小乳企在激烈市場競爭和月月抽檢月月通報的壓力下,早已是拆東墻補西墻,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經常聽到業界有求收購的聲音。
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相信大家還有印象,這起事件之后,30多萬兒童受到影響,6人死亡,引發全國關注。至此,養殖業市場也一落千丈。而2016年是國產奶牛養殖人最難熬的一年,受乳品企業庫存原料較多、乳制品消費增速下降以及國際市場增產降價預期等因素影響,2016年我國奶業總體生產形勢處于低谷,“賣奶難”日益嚴重。
就在這樣一個艱難背景之下,乳企該怎么樣去生存,避免這樣的的悲劇再次發生,除了寄托奶粉新政早日實施之外,奶企自身的轉型也迫在眉睫。
奶企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進行改善與提高:
一,奶粉企業順應供給側改革以及國家嚴厲的監管政策,關閉小、散奶源地,建立規模化大型牧場,確保奶源安全;
二,奶企需要加強對代工廠的控制,避免“毒奶粉”、“假奶粉”問題,確保奶粉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未來收購代工廠、或自建工廠將成為發展趨勢;
三,引入第三方質檢機構,使用快速乳粉檢測儀,進行從工廠到消費者環節這一最重要的質檢;
四,市場環節,奶企需要積極深耕電商平臺,借互聯網擴大銷售與影響力,同時進行渠道下沉,發力進口洋品牌尚未攻克的三四線以及廣大農村市場,以不斷提高市場份額。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報告可知,2015年我國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其中不合格奶產品44批次,不合格奶產品占不合格食品的0.8%。與歐盟2.1%的不合格率相比,當前我國奶產品安全整體上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這將是未來國產奶粉再次崛起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