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并非人人皆宜 四類人群懶法理財最相宜 |
發(fā)布日期:2018/3/4 發(fā)布者:佚名 共閱57577次 |
年初至今股市的持續(xù)低迷不僅讓絕大多數老基金規(guī)模縮水,新基金發(fā)行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而為了穩(wěn)住人心,在一方面喊出“股市中長期趨勢未變”的論調外,基金公司紛紛開始將營銷重點轉移到了基金定投業(yè)務上。年初至今,越來越多的基金產品在銀行和券商開展定投業(yè)務,各家公司不僅僅推出了自己的定投品牌,還紛紛對基金定投費率進行打折。 那么,基金定投真的能做到“復利效應分散了股市多空、基金凈值起伏的短期風險”,成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傻瓜投資方式嗎?為此,記者搜集了多個數據和案例,并采訪了多位市場人士,以期幫助投資者找到答案。 1、論證篇 有人把基金定投比做是“跨越牛熊的投資術”;又有人將其標榜為“小錢變大錢,懶人的理財方式”,事實確實如此嗎? 論題一 基金定投是儲蓄的替代品 基金定投,顧名思義,就是定期投資基金,類似于銀行儲蓄的“零存整取”方式,即每隔一段固定時間以一定的金額投資于同一只開放式基金。之前,基金定投方式多為定期定額,不過今年2月以來,各家基金公司又紛紛推出了升級產品,投資人可以自主指定投資時間(節(jié)假日順延)和基準金額,這樣相對于儲蓄來說,更具有靈活性。 日前,某業(yè)內分析機構就基金定投與儲蓄的收益情況做了一些對比。 以60000元作為本金,投資期為19年為例,如以1990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基日為1990年12月19日)為模擬定投起始日期,定投上證指數,每月投入1000元,先定投5年,再連續(xù)持有至2009年年底,期末資產為51萬元;而若采取定存的方式,一年期定存(整存整取),前5年每年存入12000元,5年后連本帶息滾存于下一期,不再增加新存款,再連續(xù)儲蓄到2009年年底,到期末時,資產則為12.75萬元。兩者收益相差達4倍之多。 數據顯示,1991至1996年,連續(xù)6年的定存年利率水平都超過了7%,其中3年的年利率水平更是高達10.98%。由上述對比數據可以看出,基金定投即使在利率較高時,相對于定期存款在收益方面也確實有一定優(yōu)勢。但值得一提的是,業(yè)內人士同時指出,投資者不能盲目地將基金定投作為替代儲蓄的理財方式,它只是資產配置中的一種,資產配置有很多種,如房產投資、儲蓄、基金、證券等,而該如何配置則需要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目標進行選擇和組合。 此外,他們還認為,從形式上看,定投與銀行零存整取產品固然沒有大的區(qū)別,但對于投資者來說,在本質上卻有天壤之別。其一,存款合約是投資者對銀行的債權,是一種債權憑證;而投資基金則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基金合約是一種享有資產所有權、收益分配權、剩余財產處置權和其他相關權利的受益憑證。其二,最關鍵的是風險不同,由于在中國資本市場銀行不僅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yè),而且其發(fā)展受到政府的強烈關注和保護,儲蓄債權憑證幾乎沒有大的非系統(tǒng)性風險;基金則不同,由于中國證券市場還處于逐步成熟的階段,出現系統(tǒng)性風險的概率較高,因此基金的收益憑證也意味著是一種風險憑證,投資基金既享有擁有資本得利的權利也要承擔投資損失的風險。 共4頁 1 2 3 4 下一頁 閱讀全文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yè)在本網發(fā)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chuàng)、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聯(lián)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