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形勢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119次 |
一、 十一五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走勢分析預測指標體系 根據十一五規劃關于企業工資分配預測的要求,本報告對十一五 期間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走勢預測分析將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核心、以“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的總量狀況和“最高和最低收入行業間的人均勞動報酬差異”為主體,衍生預測“企業人工成本走勢”、并輔以“居民儲蓄及財產性收入狀況預測”,對十一五期間的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走勢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的預測描述。 其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最直觀地描述一定時期內,實際在單位從事勞動(含由于學習、病傷殘假等原因暫未工作)、并由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職工工資收入的水平性指標,其增長速度和實際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單位在崗職工人均勞動報酬的增長情況和收入水平;“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及其占GDP的比重”統計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各單位支付給本單位所有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量及其在國內生產總值當中的比重情況,從宏觀角度描述國民經濟總量當中支付給所有單位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量。城鎮單位從業人員除在崗職工外、還包括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民辦教師以及在各單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①等其他各類從業人員,因此我們將區分“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及其占GDP比重”和“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及其占GDP比重”分別描述社會企事業單位工資分配的總量情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行業相當于最低行業的倍數”反映同一時期不同行業間在崗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差距情況。 以上六個指標作為反映企業工資分配狀況和變化趨勢的直接相關指標,也是國家主管部門宏觀監控企業收入分配的主要監測指標,將構成本研究報告指標體系的主體,為兼顧微觀、多角度全方位描述十一五規劃期間我國企業工資分配及居民收入狀況,我們還將補充預測企業人工成本發展狀況,并描述十一五期間居民儲蓄②和財產性收入③的狀況(有關指標體系見表1)。 二、 十一五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走勢分析預測方法概述 預測分析的一般方法包括1、回歸預測法2、趨勢預測法(劃出時間序列散點圖,具體選用加權移動平均法或最小平方法)3、專家調查法 本報告擬采用 三、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相關因素分析 (一) 城鎮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在崗職工工資)相關因素分析 本報告研究的主體指標主要涉及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含在崗職工工資),根據宏觀經濟學原理(見)和勞動經濟學原理,同時考慮到我國主管部門進行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實踐的機制和手段,影響我國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含在崗職工工資)主要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由各行業企業新創造的價值匯總構成,其增長率可以表明一定時期的經濟增長程度,表現為經濟總量的擴大、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社會收入可分配總量的增加,與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含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率存在同向變動關系; 2.社會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描述勞動者的生產成果與其勞動消耗之間的關系,社會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勞動報酬量及平均報酬的增長存在同向變動關系; 3.城鎮登記失業率 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必然會影響到勞動力的報酬水平,一般情況下,勞動力供過于求,會抑制勞動者的報酬水平的增長;勞動力供不應求,則必然會推動工資水平的增長,我們選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作為描述作為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指標,城鎮登記失業率在一定程度上與勞動力工資水平增長存在反向變化關系; 4、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對確定和調整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在崗職工工資)水平有重要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升需要提高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在崗職工工資)作為補償,因此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與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在崗職工工資)增長存在同鄉變動關系; 5.工資指導線基準線的調整幅度 國家主管部門在對各種經濟因素進行分析基礎上制定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對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會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兩者存在同向變動趨勢; 6.最低工資調整幅度 政府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法規對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調整幅度越高推動作用越強。 (二) 企業人工成本指標因素分析 企業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所發生的 各項直接和間接的人工費用的總和,包括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七個部分。其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是構成人工成本的主體項目,約占人工成本的 %(見表 我國企業歷年人工成本情況),其他項目如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等的相當部分也是以從業人員報酬總額存在一定比例關系,所以分析人工成本的因素分析和預測時,除考慮以上影響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的六個因素之外,還需適當考慮各項社會保險交費率調整幅度以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培訓教育投入、福利支出等的變化。 (三) 居民儲蓄余額及財產性收入指標因素分析 根據貨幣銀行學和投資學理論,居民儲蓄和財產性收入增長主要 受以下因素影響①:1、居民收入增長狀況;2、股票市場風險和回報率;3、國家貨幣和投資政策導向;4、投資市場和投資渠道發育程度;5、消費市場價格指數及信用情況;6、居民對未來收入、消費的心理預期。 我們分別選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財產性收入/居民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儲蓄存款余額”來描述居民財產性收入和用于儲蓄的收入的增長狀況。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