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并不一定是壞事,腸炎也有細菌、病毒之分,科學用藥,避免生長緩慢!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596次 |
![]() 截至到8月26日,為期40天的“三伏天”正式謝幕,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終于過去了。不少地方的氣溫在未來幾天會逐漸涼爽起來,重回“2字頭”。 嬰兒時期,寶寶的腸道很敏感,所以,寶寶的腸道護理知識一定要提前儲備好,尤其是腸炎的預防、治療、護理一定要注意,切勿濫用抗生素,破壞寶寶的腸道菌群。您好,我家寶寶還不到一個月,最近開始拉肚子了,排便是金黃色,稀狀,去醫院化驗大便,結果是除了細菌總數低之外,別的都正常,后來給寶寶吃了治腹瀉的藥,可吃了幾天了,還是不見好,我有點擔心了,時間長了怕變成腸炎。請問,腹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怎么處置呢?謝謝! 要想準確判斷孩子腹瀉的原因,家長需要留取孩子大便標本,存放于塑料瓶或保鮮膜中于1~2小時內去醫院檢查。由醫生根據檢測結果來進行判斷。從大便外觀和癥狀上看,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大便中往往可見黏液,甚至膿血樣物質,但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往往呈稀水樣便,每次排量較多。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時,大便呈“蛋花湯”狀,孩子會有發熱、嘔吐癥狀。過敏性腹瀉在進食某種食物后出現,會有反復,與進食明顯相關。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顆粒,不伴發熱,并且孩子偶爾會嘔吐。 另外,細菌性腸炎時,腸道內致病細菌造成腸黏膜損傷,引起膿血便,此時若止瀉,腸道內大量細菌和毒素就會留到體內,引起更嚴重的后果——毒血癥或敗血癥。腹瀉現象并不一定就是壞事,腹瀉雖然排出大量體液及未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造成急性脫水和營養不良,但同時也排出了病菌及產生的相應毒素。寶寶出現腹瀉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區分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遇到腸炎也需要及時區分是細菌性腸炎,還是輪狀病毒性胃腸炎,不同情況的腹瀉治療方法不同,家長需要牢記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瀉藥! ![]() ![]() 細菌性腸炎的癥狀判斷和護理治療措施 癥狀判斷:前面提到,遇到孩子出現腹瀉時,一定要在1~2小時內將留取的大便標本送到醫院檢查,如果大便常規檢查提示紅細胞和白細胞都超過每高倍視野15~20個以上才應考慮為細菌感染。 治療:如果孩子得了細菌性腸炎,停止使用抗生素的時機不是根據大便顏色和性狀。若開始使用抗生素,就應連續使用至少5~7天,然后再次化驗大便,如果化驗結果正常可以停藥,否則需要繼續服用直到檢測正常為止。千萬別見好就收,造成慢性腸炎、細菌耐藥。 若無明顯全身中毒癥狀——高熱不退、極度疲憊,甚至休克前期表現,使用抗生素的最好途徑還是口服。口服抗生素,進入腸道快,作用也及時。不要迷信靜脈輸注抗生素。再有,不要使用止瀉藥!早些排出細菌和毒素,疾病好轉會更快,必要時還需要導瀉或灌腸。 細菌性腸炎時,除了服用抗生素外,還需服用益生菌制劑。但抗生素與益生菌服用應間隔至少2小時。這樣可避免抗生素與益生菌間作用的相互抵消。其實,益生菌本身也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存并抵消部分毒性,對治療也有幫助。 注意:細菌引起的腸炎,從外觀上看,有黏液或混有血液,味道惡臭。關鍵是大便常規可見每高倍視野含白細胞或膿細胞超過15~20個,多伴隨紅細胞。 如果為典型的細菌性腸炎必須服抗生素。若便常規僅見幾個白細胞,口服益生菌即可。切記,抗生素會影響體內的正常菌群,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加重腹瀉過程,抗生素不是萬能藥! ![]() ![]() 孩子腸炎引發生長緩慢怎么辦? 孩子患腸炎后腹瀉會丟失很多水分,相應的體重也會有所下降。但這種急性水分丟失造成的體重降低只是暫時的,待水分補充充足后就可以糾正。慢性腹瀉造成的腸道損傷,除水分和電解質丟失過多外,營養素吸收也會大大減少。快速糾正方法就是深度水解+益生菌共同治療,僅僅補水效果并不理想。腸炎后常會出現進食奶制品后快速腹瀉,這屬于乳糖不耐受癥。乳糖是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被小腸黏膜上乳糖酶分解后吸收入血提供能量。腸炎可導致小腸黏膜表面受損,乳糖酶減少,乳糖不被分解,即可造成腹瀉。停用奶制品換成無乳糖配方粉兩周即會好轉,好轉后孩子的生長也會相應恢復。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