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寶寶過敏,這不能吃那不能喝,到底如何添加輔食?怎樣保證營養需求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567次 |
![]() 食物過敏不是對整個食物過敏,而是對食物中一些蛋白質過敏,稱為過敏原。同類食物會有相同蛋白質,當然也會有不同蛋白質,比如蛋類,雞蛋、鵪鶉蛋、鴿子蛋、鴨蛋等肯定有相似和不同之處。所以每種食物添加時,都要觀察三天。 雞蛋黃可在滿 8 個月后添加,雞蛋清則應在 1 歲后添加,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雞蛋過敏的發生。 一旦發現孩子對雞蛋過敏,至少要躲避過敏原3個月。有家長說給孩子停雞蛋已一年,再吃雞蛋時仍然過敏,為什么?因家長每隔 2~4 周就給孩子嘗試吃一點雞蛋,觀察是否還有雞蛋過敏。這種做法不僅未削弱過敏,反復刺激甚至會使過敏更加嚴重。 再有,目前麻疹、麻風二聯、麻風腮三聯疫苗接種前都已經不再建議先進食全蛋嘗試是否有過敏現象,因疫苗不再來自雞胚。 接下來,我們就寶寶食物過敏的判斷、出現輔食過敏后應該如何繼續添加,才能保證營養的持續攝入等問題進行討論。什么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最先、最常見的表現是消化道癥狀。進食一種食物后,快速出現唇、舌和上腭的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明顯口腔瘙癢或出現惡心、急性絞窄樣腹痛、嘔吐、腹瀉等都應考慮為食物過敏。 這些表現為 IgE 介導的過敏,也就是急性過敏。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停掉可疑食物,服用抗過敏藥物。 食物引起過敏很多時候表現為慢性癥狀,比如治療不見效的胃食道反流癥、稀水便且排便次數增多、大便中含有血液和 / 或黏液、經常不明原因的腹痛、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嬰兒腸絞痛、拒食或厭食、頑固性便秘、肛周紅腫、皮膚蒼白且經常疲憊等。孩子出現輔食過敏后,應該如何護理,保證營養攝入對于一見食物就躲,或進食初期正常,很快出現抗拒的孩子,排除對某種食物的味道、性狀不接受的情況,最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對食物過敏或不耐受的問題。比如,孩子一吃雞蛋就躲,即使吃進去也會出現惡心或嘔吐,就應考慮雞蛋過敏。對于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添加輔食時要特別注意,先添加米粉、青菜,逐漸添加肉泥。 懷疑食物過敏應從停止進食可疑過敏食物做起。家長要一種一種地添加,每次添加的新食物至少堅持三天,并觀察孩子對食物的接受狀況。急性過敏 24小時之內就會發生,慢性過敏會于三天內發生,所以,添加一種新食物要觀察至少三天時間。對于嬰兒來說,只要能夠接受基本食物,如米、面、常吃的蔬菜、水果、與、瘦肉即可,不必過多嘗試。 家長往往擔心在孩子的飲食中去除某些食物有可能會影響到其生長發育。 寶寶食物過敏不是對整個食物過敏。其實,只要合理搭配食物,營養不會出現缺失。比如當孩子不能吃雞蛋時,給他保證奶量,在米粉、米粥或面條的基礎上,添加蔬菜和肉泥,一樣能夠保證營養。孩子不同年齡段,合理的營養輔食搭配孩子每次進食都要合理搭配,不要集中在1~2類食物,而要組合富含蛋白質(肉類、雞蛋)、脂肪(奶類)、碳水化合物(糧食)、維生素(蔬菜、水果)的食物。 4~6個月:以母乳或嬰兒配方粉為主食,逐漸嘗試添加輔食,輔食種類和數量要少,性狀要細。 7個月~1歲:以母乳或嬰兒配方粉為主食,添加輔食后不主動減少奶量;輔食中首先要考慮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包括嬰兒營養米粉、稠粥或稠爛面條,在此基礎上添加蔬菜、肉泥和(或)雞蛋黃。 由于蔬菜、水果中含能量極少,所以碳水化合物食物是輔食中的“主食”,至少應占每次喂養量的一半。輔食的性狀可逐漸由細變粗,種類逐漸增多,數量逐漸增加。 1~1.5歲:輔食與奶制品可以達到1:1的關系。輔食中食物結構配比同7個月~1歲之間的。食品選擇得當,進食正常,就無需依賴營養品或補劑。 1.5歲以后:食物種類與成人食物相似,但味道相對清淡,性狀相對軟和細。直到3歲才可真正與大人一同分享食物。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