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寶寶表現出這35個“異常” 原來不是生病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981次 |
![]() 好不容易盼到十月懷胎的結束!本以為卸貨后可以relax了,可是看到寶寶出生后表現出一系列的異常表現,又讓媽媽的心不由得緊張起來。寶寶出現“來月經”、斗雞眼、流口水、撞頭等癥狀,是生病了嗎?媽媽別慌!寶寶發育中出現這35個“異常”現象不是病哦。看看都有哪些吧。頭面部 1.枕禿枕禿是很多寶寶都會出現的情況,指的是寶寶頭部出現一圈頭發生長不正常的現象,比如頭發稀少或者沒有頭發等。幾乎每個嬰兒從生后2個月開始都會出現腦后、頸上部位頭發稀少的現象。只是每個嬰兒枕部頭發稀少程度不同,情況嚴重的寶寶枕部幾乎見不到頭發。2.撞頭有節奏地撞頭是6-12個月寶寶開始出現的一種比較多見的重復性行為。主要表現為無目的有節律地撞頭。5%-19%的嬰幼兒可能發生這種行為,1歲半以后明顯減少,大多數在4歲前停止這種行為。一般男孩較女孩發生為多。 寶寶撞頭的動作多發生在睡眠前、醒后、情緒激動時。主要表現為有節奏將頭撞擊在硬物上,撞頭時寶寶沒有什么不適的感覺,一般來說對腦組織沒有什么損害,也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3.流口水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4個月的寶寶唾液分泌較多,但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口水自然就多了起來。發育較快的寶寶在18個月左右就會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寶寶在2歲之前也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但如果寶寶流口水情況嚴重,或是持續時間過長,就應該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有無病癥、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4.吮手指/揉眼睛/抓臉/抓耳朵小嬰兒尤其是2個月的寶寶,他的運動是不隨意的運動,動作也不準確,而且他還沒有認識和使用自己的肢體的意識,這是因為神經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對于寶寶而言,有太多的領域可以去“征服”——包括他的身體、手、手指、腳、腳趾、性器官、眼睛和其他附加物,都是他的探索對象。有些寶寶長牙時候也會抓耳朵。 如果寶寶出現類似抓耳朵、揉眼睛、吮手指等特殊舉動,都是正常的,同時也是短暫的,寶寶可能很快就厭倦了,或換另一種新動作。5.粟粒疹/嬰兒粉刺許多嬰兒生下來都會有皮疹及其他的皮膚毛病,這種情形可能會持續好幾周。粟粒疹(鼻子、雙頰或額頭上等有針頭大小的白色表皮囊腫)或嬰兒粉刺(和粟粒疹類似,由皮脂腺阻塞所造成)都不需要多做處理,時間是最好的治療藥物,嬰兒很快便會長完這些皮疹。數周內,他就會有漂亮的嬰兒肌膚了。6.打噴嚏新生兒偶爾打噴嚏并不是感冒的現象,而是寶寶的呼吸道中有一些羊水和多余的黏膜等導致的。打噴嚏和咳嗽是一種可以幫助寶寶排除由外界環境(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侵入的異物,當寶寶暴露在強光下(尤其是陽光下)時,也會打噴嚏。7.短暫窒息新生兒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雖然較高位置的喉頭保證了吸奶時不會意外嗆著,但也造成了他無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點。此外,由于寶寶的肺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有時會有10秒鐘左右的“窒息”。不過,6個月后就會正常起來。8.鼻塞寶寶的鼻黏膜的毛細血管很豐富,且鼻腔很狹窄。當有分泌物時,鼻腔很容易被塞住,不一定是感冒。父母可用小棉簽輕柔地將鼻腔分泌物取出。9.喉鳴有的新生兒出生后喘氣不大正常,呼嚕呼嚕的。仔細傾聽,寶寶吸氣時,喉中伴有笛音那樣的高調音,呼氣時就聽不見了。寶寶哭鬧、急著吃奶時,高調音明顯,睡著后就減輕了。這就是新生兒寶寶正常的喉鳴,也稱喉喘鳴。新生兒喉鳴,在剛生下來時還不明顯,生后數周變得越發明顯。 這主要是新生兒喉軟骨發育還不夠完善,喉軟骨軟化造成的,一般在6月齡到周歲期間自行消失。新手媽媽往往以為這是寶寶喉嚨有痰,有的甚至猜測是否得了氣管炎、肺炎。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10.眼白出血頭位順產的新生兒,由于娩出的時候受到媽媽產道的擠壓,視網膜和眼結合膜會發生少量出血,俗稱眼白出血。新手媽媽看到寶寶眼白出血,不要驚慌,幾天以后寶寶自然就好了。11.舌系帶舌系帶是連接舌頭與口底的短小韌帶。隨著舌頭活動的增加,舌系帶會逐漸伸長。若舌系帶過短,可能影響哺乳,可就診小兒口腔科。12.下巴抖動這是由于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抑制功能較差。如果不伴其它癥狀,屬正常生理現象。13.溢奶溢奶就是嬰兒在喂食后吐出一些他所吃的東西。溢奶是嬰兒常見的情形。嬰兒的消化道在出生后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開始有效運作,這種情形不需憂慮。試著在喂食中和喂食后讓他輕輕打嗝,喂食后讓嬰兒保持直立20至30分鐘,有助于減少他吐出的量。14.頻繁打嗝寶寶出生后的幾個月內,一直都有較頻繁的打嗝,這是由于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此外,有時打嗝是由于寶寶過于興奮,有時則是由于剛喂過奶。到了3-4個月的時候,寶寶打嗝就會減少了。若家中的寶寶持續地打嗝一段時間,可以喂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15.馬牙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16.眼睛斜視/斗雞眼有偏離眼或懶眼睛(又稱斜視眼/斗雞眼)的嬰兒無法將兩只眼睛同時定焦在一個物品上。偏離眼在前三個月中是常見的,因為這時嬰兒的眼部肌肉尚未完全發育。到了第四個月,嬰兒通常就能將雙眼固定在一個物品上了。嬰兒的眼睛看起來經常是相交或偏離的樣子。 軀體/皮膚17.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在出生后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主要是由于寶寶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還因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將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而由膽道排泄,間接膽紅素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18.脫皮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 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后較為明顯,只要于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采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若脫皮合并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癥狀,則可能為病征,需要就診。19.新生兒紅斑有的新生兒出生后第一天內會出現皮膚普遍發紅,并伴有針尖大小的紅點。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環境及毒素的影響引起的。持續1-2天后逐漸消退,出現脫屑,以足底、足心及皺褶處多見,脫屑完畢后,皮膚呈粉紅色。20.胎脂新生兒初生時皮膚上覆蓋一層白色的胎脂,具有保護作用。胎脂會于寶寶出生后數小時逐漸吸收,不必洗去。但如果耳后、頭皮、腋下及其他皺褶處遺留的胎脂過厚或粘有血跡時,應用濕毛巾輕輕除去,然后涂以少許消過毒的植物油21.乳腺腫大有些新生兒,不論男女,出生后3-5天,乳房逐漸脹大,甚至有少量乳汁分泌,生后8-10天最明顯,爾后逐漸消退,2-3周以后恢復原狀。這和假月經是一樣的,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爸爸媽媽們不用太擔心。22.脫水熱新生兒出生后,經皮膚蒸發、呼吸、大小便等丟失不少水分,而開始時母乳分泌不足,因而體內水分減少,產生“脫水熱”的現象。脫水熱多發生在出生后2-4天的寶寶。脫水熱熱度一般不超過38℃,如及時發現,補液后可很快正常。23.驚跳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后有局部的肌肉抽動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驚跳反應。這是由于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24.體溫波動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善,調節功能差,體溫不易穩定。受涼時,新生兒沒有顫抖反應,只是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產熱。新生兒的體表面積按體重比例計算比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熱,造成體溫過高,或蓋得過多,又未補充足夠水分,可使新生兒體溫升高。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就應讓新生兒處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夏季要通風,多飲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四肢25.摳東西寶寶喜歡摳東西的行為源于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當寶寶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小手指時,會忍不住去嘗試各種各樣的“冒險”。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比較小的玩具,滿足寶寶鍛煉精細動作的需求,例如小串珠、小布條等。但是細小的玩具容易誤食,媽咪要注意照看好寶寶哦!26.扁平足事實上,新生兒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扁平足是足部發育的正常現象,新生兒幾乎都是扁平足,2歲以后的寶寶概率是90%,之后年齡越大,概率越小,成人只有10-20%。相反,如果嬰兒在頭幾個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種不良的信號,因為它預示著寶寶會有神經或肌肉方面的問題。27.內八交或羅圈腿很多媽媽看到寶寶小腿彎曲,就認為寶寶是O型腿,其實不一定。嬰兒在出生前雙腿處于盤曲狀態,從而導致出生后1-2年內小腿有些向外彎曲,只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都屬正常現象,不是O型腿。隨著出生后的生長,寶寶的腿會逐漸變直。預防O型腿和X型腿的最好方法就是順應嬰兒自然發展規律。平時讓寶寶多趴著,鍛煉其頸、腰、背部肌肉和協調能力。28.吃土或更臟的東西寶寶老愛用手抓東西吃:米糊、面條、泥土、沙子、狗糧、小蟲子、腐敗的食物,甚至是大便,只要大小合適,什么東西都有機會進入寶寶口中。媽媽無需擔心,寶寶吃一點土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影響的,不過一定要小心寶寶喝下幾滴洗潔精之類的,那就麻煩了。 當寶寶長到一定月齡的時候,會愛上用手抓東西吃的感覺,這是寶寶抓握能力的發育過程,媽媽應該為寶寶的進步感到高興。另外,媽媽要把有毒、危險、易誤吞的東西收好,以免傷害到寶寶。 其他29.勃起有些媽媽發現給男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小雞雞”勃起的現象。這是性器官受到觸摸的正常反應,就像小女孩也會產生陰蒂勃起,只是比較看不出來而已。所有的男寶寶在某些狀況下(如當受到觸摸或者一定刺激的時候)都出現過這種現象,只是有部分媽媽沒注意到。總而言之,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媽媽不用擔心。
30.胎便/胎糞胎糞是由胎兒期的腸黏膜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的羊水組成,呈墨綠色。胎糞一般于出生后2-3天開始排泄,約2-3天內排完,糞便轉為正常的淡黃色。由于胎糞對新生兒肛周皮膚有刺激性,故在每次排便后應用溫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敷以薄層植物油,以預防紅臀(尿布疹)發生。31.體重減輕新生兒出生后第1周內會有體重的下降,這種體重下降不會超過新生兒出生體重的7%,而且最遲10天就會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這種體重下降我們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它是由于新生兒出生后排出胎便和尿液,且通過皮膚、肺等途徑丟失了許多水分,加之出生后前幾天吃奶較少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媽媽不用太擔心哦。32.紅色尿新生兒出生后2-5天,由于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紅色,并在排尿時出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后被發現。此時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溫開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結晶和栓塞。33.假月經有些女寶寶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剛出生的女嬰就出現了陰道流血,有時還有白色分泌物自陰道口流出。這是由于胎兒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使新生兒的陰道上皮增生,陰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使子宮內膜增生。胎兒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脫落,陰道就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后3-7天,持續1周左右。無論是假月經還是白帶,都屬于正常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驚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療。34.睡眠時間長/日夜顛倒新生兒每天幾乎有90%的時間處于睡眠狀態。其實新生兒之所以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媽媽的子宮內是黑暗的環境,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過了那么久不分晝夜的生活,出生后總得需要些時間來適應白天與夜間的現象,寶寶會隨著媽媽的生活節奏感知白天和黑夜。對此,媽媽要有耐心,其實只要過幾個星期,寶寶就不會如此了。35.怕見陌生人很多寶寶6個月以前被誰抱都高興,但是6個月后就沒有這么“乖”了,見到陌生人或自己不喜歡的人,寶寶會拒絕,甚至一看到就躲避。如果大人強行要寶寶親近陌生人,寶寶會感到不安,甚至大哭。 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象。到6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認得出自己的爸爸媽媽,并且會對媽媽產生特別強烈的依戀感。而對于自己比較陌生的人,寶寶會采取回避的方式,因為陌生人不能給寶寶安全感。 如果寶寶對陌生人產生拒絕,媽咪不要強行讓寶寶親近,但也不能帶著寶寶完全回避。媽咪可以自己先和“陌生對象”玩,再邀請寶寶一起加入,讓寶寶逐漸去適應。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