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Louis Brown在英國誕生以來,一新的助孕技術已在全球廣泛開展,至1986年止已有73000試管嬰兒誕生。我國從1988年開始引進這一技術,至今已有50多個試管嬰兒誕生。近年來,體外受精技術又有許多新的發展,衍生出許多新的助孕技術,如配子輸卵管內移植等。澳大利亞的研究報告,其中可有10%的孕婦會產生雙胞胎或者三胞胎。英國醫學協會也有同樣的報告,并指出“試管嬰兒”的早產率要比正常懷孕高3倍。因“試管”技術導致的胎兒畸形的病例至今還未發現。
試管嬰兒又名體外授精后胚胎移植。也就是借助內窺鏡或在B超指引下,從患有不孕癥婦女的卵巢取出成熟的卵子,和精子一起放入試管內或培養皿中,先體外培養70小時左右,使卵受精并發育形成胚胎,然后再借助于內窺鏡將之送到未來母親的子宮內,使之逐步發育成胎兒,也就是經過取卵——受精——植入三步曲,最終還是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成熟的,而所用的精子、卵子,或兩者均可用夫婦雙方的或者是他人提供的。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約為10% ~30%。
什么是試管嬰兒?
常常,人們有這樣一種望文生義的誤解,試管嬰兒就是在試管里長大的孩子,他不需要母親承受十月懷胎之苦,有了試管,一切水到渠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試管嬰兒的醫學術語是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其過程是女方先用藥物促排卵,再從卵巢內取出卵子,男方取出精子,在實驗室內將精子、卵子結合培養成胚胎,然后再將胚胎轉移至子宮腔內,使之著床、妊娠。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發現精、卵在體外授精,體外培養是完全可能的。1978年利用體外授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即“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了第一例試管嬰兒。此項技術被譽為“繼器官移植后人類醫學第二大奇跡”。它使人類在治療不孕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試管嬰兒技術是一項高科技技術,需要具備一組有豐富經驗及專門技術(如婦科專家、胚胎工程專家)的人員、一定的儀器、必須的藥物。整個過程環節很多,每一步驟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成功。但成功率仍徘徊在30-40%,我們年整體成功率在40%左右。
試管嬰兒簡介
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IVF):又稱試管嬰兒,是指分別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后,置于試管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前體---受精卵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的過程。試管嬰兒是用人工方法讓卵子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試管嬰兒”是伴隨體外授精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最初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的。
“試管嬰兒”一誕生就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甚至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癥開辟了新的途徑。“試管嬰兒”是讓精子和卵子在試管中結合而成為受精卵,然后再把它(在體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宮里(胚卵移植術),讓其在子宮腔里發育成熟,與正常受孕婦女一樣,懷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嬰兒。這一技術的產生給那些可以產生正常精子、卵子但由于某些原因卻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了福音,現在這一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開展。1944年,美國人洛克和門金首次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布朗?路易絲于1978年7月25日23時47分在英國的奧爾德姆市醫院誕生,此后該項研究發展極為迅速,到1981年已擴展到10多個國家。現在世界各地的試管嬰兒總數已達數千名。我國已有幾所醫學院開始這項研究,1985年北京醫學院已首獲成功。
試管嬰兒的原理
“試管嬰兒”并不是真正在試管里長大的嬰兒,而是從卵巢內取出幾個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然后轉移胚胎到子宮內,使之在媽媽的子宮內著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宮腔,繼續妊娠。所以“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盡管體外受精原用于治療由輸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癥,現已發現體外受精對由于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精子異常(數目異常或形態異常)引起的不孕癥,甚至原因不明性不孕癥都有所幫助。研究顯示一個周期治療后的妊娠率在 40%左右,出生率稍微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