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做國潮 這家企業為什么能脫穎而出? |
發布日期:2021/7/7 發布者:zgytzs.com 共閱1822次 |
金屬模玩品牌“拼酷”,在傳統玩具制造工藝外另辟蹊徑,于國內首創了金屬DIY拼裝玩具這一細分品類。近年來,拼酷推出“十里紅妝”系列、“大唐小街”系列、“千愿鶴”系列等多款頗具特色的潮玩產品,從顏值到文化內涵都深受玩家喜愛。 為此,我們采訪了東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祖威先生,他認為,拼酷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獨特工藝與文化的融合。工藝的不斷創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壁壘,而文化內涵的注入使得產品獲得了更高附加值。
東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祖威先生 一、抓住“國潮”窗口期 獨特工藝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融合 拼酷在發展之初就意識到了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葉總介紹,微石原本是做金屬加工的,2006年,他們發現金屬拼裝工藝在結構、色彩等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如建筑、飾品等,具有更好的展現效果。于是,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發,終于在2009年開創了金屬拼裝模玩這一全新領域,并創立了拼酷品牌,也成功抓住了“國潮”窗口期。 葉總表示,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有太多值得挖掘和發揚光大的東西。拼酷會從各個渠道探尋“國潮”靈感,結合自身工藝特點及Z世代年輕消費者的喜好,從中選擇適宜的元素,進行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目前,“國潮”系列產品占拼酷產品總數的80%以上。
大唐小街系列 1. 結合國人民俗,推婚嫁主題產品 婚嫁傳統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拼酷設計推出的婚嫁題材產品“十里紅妝”系列,包括宮燈、婚床、花轎、嫁衣、鳳冠五款拼裝模型,迎合了國人婚嫁送禮需求,具有更高的情感附加值,因此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葉總介紹,十里紅妝系列一經推出即成為熱銷爆款,截至目前,其銷量已超過60萬套,且復購率持續走高。其中的“花轎”,更是獲得了中國版權協會頒發的“2020年度中國版權最佳創意產品獎”。
此外,拼酷還結合古代典籍、文物建筑等,設計推出大唐小街系列、建筑系列等多款產品,均引發消費者的熱購潮。 2. 與《國家寶藏》合作,以金屬拼裝還原文物風貌 葉總介紹道,《國家寶藏》作為一檔熱播文博探索節目,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拼酷與《國家寶藏》進行合作,推出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曾侯乙編鐘、云紋銅禁等產品,以金屬拼裝的全新形式復原展現文物樣貌,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曾侯乙編鐘
云紋銅禁 3. 復原“非遺”,從傳統中來,到傳統中去 千角燈是廣東省東莞市特有的傳統手工藝品,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拼酷應東莞城市形象推廣辦公室等單位的邀請,設計出東莞千角燈非遺文創作品,從結構、圖案、裝飾及其他豐富細節上對這一非遺項目進行了精確復原,展示了拼酷的設計研發實力。同時,東莞有關單位在推廣地方傳統文化時,也會選擇拼酷的千角燈產品,讓大眾了解和體驗。
拼酷千角燈入選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行列,其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應用價值得到充分肯定。 二、注重品牌內涵 激發消費者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 在品牌推廣上,拼酷除了常規的宣傳方式,更注重從各個角度出發,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價值,建立起了有文化、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1. 突出匠人精神 獲得拼裝愛好者認同 2020年,拼酷參與CCTV大型電視紀實類節目《非凡匠人》,講述拼酷從創想到實踐,從精密金屬加工行業轉行玩具行業,潛心鉆研工藝,設計研發3D金屬拼裝模玩的故事。 節目以“匠人”為主題,既展現了拼酷的品牌發展歷程,同時也契合了金屬拼裝模玩消費者關注工藝細節、尊重匠人精神的心理。由此,拼酷的品牌文化、設計理念被更多人所了解,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更多主流媒體也來報道拼酷借助金屬拼裝潮玩傳承和發揚“國潮”文化的故事。
《光明日報》對拼酷的報道 2. 跨界聯名國外藝術家 與消費者形成情感共鳴 在不斷提升品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拼酷還通過與國外知名藝術家的跨界聯名,來帶動品牌溫度的提升,達到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2021年5月,拼酷與羅馬尼亞千紙鶴藝術家Cristian Marianciuc聯名推出千愿鶴藝術盲盒,在通過金屬拼裝形式展現精湛藝術的同時,也寄托了良好的期許。 葉總介紹,拼酷之所以和該藝術家合作,是因為該藝術家曾患有抑郁癥,他堅持每天創作一只紙鶴,經過連續1000天的創作,漸漸從抑郁癥中解脫出來。這一勵志故事與其出色的千紙鶴作品,通過拼酷的工藝落地,收到良好的市場反饋。千愿鶴系列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其銷量已超過20萬盒。
結語: 拼酷獨創金屬拼裝模玩工藝,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通過緊密結合“國潮”文化進行創新設計,形成了產品的差異化和獨特性。在品牌宣傳上,拼酷通過故事化展現品牌發展歷程,傳遞出品牌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能量形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為產品賦予了更高附加值。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