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水腫,是大多數準媽媽在孕期中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孕期水腫,是因為不斷增大的子宮讓腿部血管受到的壓力增大,導致腿部血液和淋巴代謝不良,多見于第一胎、雙胎、羊水過多或高血壓、高齡產婦。雖然產后,水腫的癥狀一般會消失,但孕晚期水腫的太厲害的話會引起妊娠高血壓,所以孕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
孕期準媽媽水腫的原因:
1. 內分泌變化。懷孕以后,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雌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體內水、鈉潴留較多,可引起水腫。
2. 血液稀釋。孕期血容量增加,但紅細胞增加的幅度不如血漿大,而血漿蛋白則沒什么增加,血液相對變稀了,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移向組織間隙而水腫。
3. 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受阻,靜脈壓升高,引起下肢浮腫。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無論出現什么程度的水腫,如果自身無法確定是病理還是生理性,首先要到醫院進行診斷,對于病理性水腫,孕媽媽要及時到醫院根據醫生的診斷來確定病因,從而確定治療方法。對于生理性水腫,則無需藥物進行治療,孕媽媽只要保持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即可恢復:
第1招 腳部墊高、抬腿
如果是輕微的下肢水腫,建議晚上睡覺時,將腳部墊高,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一些。平時坐著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以免阻礙靜脈的回流,可將雙腳放于小板凳上。躺臥時,用枕頭墊高雙腳,而每天睡前可做抬腿動作,以利于靜脈回流。
第2招 左側臥躺睡眠
懷孕中后期,肚子將隨之變大,右側臥躺容易壓迫到下腔靜脈,采取朝向左側臥躺的姿勢睡眠,有助于下腔靜脈血液回流順暢,不易造成下肢水腫,也可減輕靜脈曲張的癥狀,提高睡眠品質,但睡眠時仍然可以自由變換睡姿。
第3招 按摩腿部
按摩小腿及腳背,可以舒緩水腫。若肚子太大而無法按壓,可以請老公協助按摩,或是找專門為孕婦按摩的店家,而按摩時可由下往上按,從末端往心臟的部分按摩,讓淤積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增進血液循環。
若是按摩方向錯誤,可能會使水腫更嚴重,務必多加注意。按摩力道只要孕媽咪覺得舒服即可,睡前按摩還可以同步改善孕媽咪失眠的癥狀。
第4招 泡腳
泡腳可以使末梢血管擴張,增強擠壓血管力道,讓靜脈能夠回送血液,使得多余水分不易堆積四肢末端。泡腳是利用滲透壓原理,刺激末梢神經,以40℃-42℃的熱水泡20分鐘,可改善下半身循環不良的問題。泡腳時,水深至少要高過腳踝,最好到達小腿肚,因為腳踝是人體經脈運行到腳掌的樞紐。
第5招 避免維持同姿勢
孕媽咪水腫大多是因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不可久坐或久站,以免影響靜脈回流。平時要多站起來走動,稍微活動一下筋骨,如散步、伸懶腰或手腳甩動等可改善血流不順的狀況。即使只是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也都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
第6招 控制孕期體重
如果孕媽咪體重超重,則會增加其身體負擔,就更不利于靜脈回流,因此建議其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2~15千克以內。
第7招 穿彈性襪預防
如果因為平常工作必須久坐或久站,擔心自己腿部伸展不足,可以從懷孕中期就開始穿孕婦專用的彈性襪,借此來減輕腿部受到的壓力,改善下肢靜脈循環。
第8招 充分放松休息
對于孕媽咪來說,充分休息是必須的。只有在全身放松的時候,體內器官才能好好休息。如果身心過于勞累,會增加肝臟、心臟、腎臟的負擔,甚至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因此,孕媽咪必須衡量自己的身體耐受度,保有適當的工作量及充分休息,這才能使孕期更順利。
隨著媽咪懷孕周數增加,大約36周時胎位會漸漸下降,到38周左右,寶寶的頭部會進入骨盆腔,但隨著胎頭下降,對孕媽咪本身的壓迫也會增加,使血液回流變差。
建議準媽媽調整一下生活習慣,以應對懷孕后期帶來的諸多不適。在孩子出生后,喂奶、抱寶寶等照料工作,會頻繁使用腰腹部肌肉,所以媽咪千萬別虧待自己身體,最好孕前就開始保養。
小么提醒:若孕媽咪身體狀況允許則可做簡單的運動。如孕婦瑜伽,它能讓孕媽咪通過調整呼吸、伸展四肢、活動肩頸等活動來增加肌肉靈活度、減輕關節負擔,放松僵硬身體,這有助于舒緩水腫、增強體力及改善睡眠等。而保持運動的習慣,還能促進體內血流循環,達到消水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