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懷孕之后,身體慢慢發胖是不少準媽媽不能言說的痛。可胖就胖吧,水腫為啥還來插一腳?
孕期發生水腫是很常見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35%-83%的準媽媽在小腿和腳上會出現輕度水腫,這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孕期水腫是由于腿部血管受到的壓力增大、不斷長大的寶寶壓迫腹股溝的大靜脈造成的。
有的準媽媽可能會疑惑,本來就有點胖,身上的肉就多,那要怎么來區分是正常還是水腫呢?其實孕期水腫的辨別方法非常簡單:孕期水腫一般發生在孕28周以后,只要輕輕用手指按壓皮膚相應部位,如果皮膚能立刻復原就是正常,反之就是水腫了。
孕期水腫難以完全消除,但是下面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腫的癥狀,準媽媽們不妨一試。
1. 充分的休息
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會不斷增大,并壓迫到下腔靜脈,影響下肢的血液向心臟回流受阻,這是引起孕期水腫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孕期出現水腫,準媽媽要充分休息,避免勞累。人在休息時,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會減少,血液的供應不會那么緊張、不容易積聚,這有助于靜脈回流,水腫也自然會減輕或消失。
【建議】準媽媽每天要注意休息好,不要太過勞累。每餐后最好休息半小時,出去外面散散步,保持一定的午睡時間,每晚應睡9-10小時。
2. 正確的睡姿
右側睡姿也會導致壓迫下肢靜脈,增加血液回流的阻力,導致水腫。
【建議】準媽媽盡量平躺或者選擇左側臥的睡姿,躺著時可以用軟墊墊高雙腳,這樣可以促進下肢血液流向心臟,緩解孕期水腫,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的發生。如果水腫問題較嚴重的準媽媽,白天也可以把腿抬高放一會,這對緩解水腫還是很有效的。
3. 科學地泡腳
泡腳是利用滲透壓原理,刺激末梢神經,改善下半身循環不良的問題。泡腳可以使末梢血管擴張,增強擠壓血管力道,讓靜脈能夠回送血液,使得多余水分不易堆積四肢末端來緩解水腫。晚上睡覺前用溫熱的水泡腳,既有利于睡眠,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水腫。
【建議】泡腳水的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40℃-42℃即可,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20分鐘左右即可。泡腳時,水深起碼要高過腳踝,最好到達小腿肚。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4. 舒適的衣著
準媽媽若是穿緊身衣物也會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引發身體水腫。
【建議】盡量穿純棉舒適的衣服,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尤其是下肢的衣物。如因工作問題而不得不久站或久坐的準媽媽,要選擇孕婦專用襪子和褲子。同時給自己選一雙好鞋,浮腫的腳最好選擇柔軟天然材質的軟皮或布鞋,可以有效減少腳的疲勞。
5. 適量的運動
孕期在充分休息之余,也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借助小腿肌肉的收縮可以使靜脈血順利地返回心臟。適量的運動不僅能緩解水腫,對預防或緩解孕期便秘等問題也有作用。
【建議】準媽媽孕期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常常走動有利于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環。長坐的準媽媽要常常伸展腿部,適當動動腳跟、腳趾、旋轉腳踝關節,伸展小腿肌肉。同時還要注意,平時不要翹二郎腿,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散步、游泳、上下臺階等,對于預防水腫都是不錯的方法。
6. 清淡的飲食
孕期不要吃過咸的食物,要控制鹽攝取量,保證每日在5g以下,以防止水腫加重。還要保證每天攝入肉、魚、蝦、蛋、奶、豆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以防因營養不良而加重浮腫。此外,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其中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僅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還能補充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避免因便秘造成的腹壓增高,壓迫下腔靜脈而加重水腫。
【建議】準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吃清淡的食物,少鹽少油,進食足夠量的蛋白質,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如白薯、土豆等),避免食用高鹽、加工、腌漬或罐頭食物(如咸菜、薯片等),有助于調理身體消除水腫。
7. 經常的按摩
準媽媽還可以通過按摩的方法來減輕孕期水腫,如果自己不方便按,也可以讓家人協助一下。
【建議】按摩時要從小腿方向逐漸向上,這樣才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臟。睡前進行按摩,可以解除腿部酸痛,有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