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咪孕期無壓力 不生“傻”孩子
西方的“母感影響”
什么是“母感影響”(maternal impression)的理論(也被叫作“母體印痕”)?
比如,如果女性懷孕期間不小心燒傷,那么嬰兒身上就可能有白斑;如果女性懷孕期間被一只躍起的兔子嚇到,那么嬰兒就可能患有腭裂(或稱兔唇);又如果懷孕的女性看到畸形嚴重的人而受到驚嚇,那么孩子就可能受到這種畸形的影響。
據說約瑟夫梅里克(象人 The Elephant Man)的母親就是在懷孕期間見到一頭發狂的馬戲團大象而受到驚嚇。
這樣的一種“母感影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被大受推崇。一些國家的人們會通過某些儀式護身符以及一些特定的風俗來保護未出生的孩子,替他們消災解難,比如在印度,懷孕的女性會避開不孕的女性等人群,以防止這些人用“邪眼”傷害自己的胎兒。
再比如,在中國紅山考古發現的玉豬龍也有一個神奇的解讀:玉豬龍的外形非常像人的胚胎,在古代人們將分娩看作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事情,因此每次有孕婦即將分娩的時候,就會從巫女處尋求神靈的保佑,分娩的女人把這個形態的玉品放在身邊,會保佑胎兒的順利降生。
孕期受驚嚇會對胎兒產生影響嗎?
懷孕女性受到驚嚇的確的會對后代產生影響。西方醫學里的“原發性癲癇”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就被稱做“胎癇”,意為從娘胎里帶來。
數千年來,我國中醫的胎養理論其中對于類似情況也也多有論述,如《黃帝內經》中講到“孕婦七情過盛會導致胎病”,而這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不同的激烈情緒。明代杰出醫學家張景岳所著的《景岳全書·癲狂癡呆》指出:“小兒癇證,有從胎氣而得者,有從生后受驚而得者,盞小兒神氣尚弱,驚則肝膽氣奪而神不守舍,舍空則正氣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亂之”。中國其他醫學典籍還有頗多理論,此不贅述。
其實,上述中醫理論都在說癲癇病的發生有一部分起因是與孕期女性屢受驚嚇有關。而這種理論類似于西醫說的“原發性癲癇”。中國傳統醫書上把它稱作“胎癇”,意為胎里帶來的,譬如大腦發育不全,臟腑功能先天不足等等,當然還包括遺傳因素在內。
胎教實為孕育身心的健康
胎教文化,絕不是簡單的聽音樂讀故事,實為孕育身心健康寶貝的胎養大智慧。
在這里我們終于可以為“胎教”這件事情再正一下名,胎教不是簡單的說是給寶寶聽音樂講故事那么簡單,其實是一個身心孕育健康的寶貝的大智慧,所謂“氣美潛通,造化密移”,其實已經展示了現代醫學對于母親在孕期會與腹中的胎兒以多元化的形式與通道互換遺傳、情緒以及各類物質信息的神奇微觀世界。
有相關新聞:孕婦玩麻將興奮過頭,最終導致胎兒流產的新聞。而醫院給出的結論是因為準媽媽在玩麻將的過程中過于激動,誘發妊娠高血壓,最終導致腹中胎兒缺氧窒息而亡。這亦是孕媽激烈情緒導致胎兒意外的現代實證。
紐約精神病學家瑞秋·葉胡達(Rachel Yehuda)對經歷了911事件中的一些懷孕女性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她們唾液中的皮質醇分泌異常。這一切的背后都緣于“9·11”恐怖襲擊對這些女性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創傷及壓力情緒。
壓力過大產生皮質醇 會影響胎兒
皮質醇是一種重要的壓力激素。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因為情緒的反應而發生在體內。在孕媽和胎兒之間,它會制造一條重要的大腦規則是:緊張的媽媽會生下壓力重重的寶寶。孕期女性體內過量分泌此類激素的結果就是:它會攻擊胎兒的大腦。
攻擊發生后會出現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個是影響胎兒大腦的認知能力。如果孕婦壓力激素過量,胎兒大腦部分區域發育會變得緩慢。因此,孕婦在經受嚴重的或長期壓力時,胎兒的認知能力會受損。
如果來自母親的壓力激素過多,那么胎兒的大腦就持續浸泡在媽媽體內產生的濃度很大的壓力激素之中。結果就是孩子長大后可能一碰到壓力就難以平復,頻繁出現過激反應。如果這個孩子長大后也懷孕,那么她的孩子腦內的壓力激素水平也會偏高。也就意味著,她們子女的腦功能會進一步受損,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進行下去。這是我們都不希望出現的第二個結果。
孕婦的壓力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讓這些天使寶貝“沒有受傷卻有了疤痕”,且會伴隨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寶寶出生后會變得易怒,難以安撫。
孩子的智力會下降。如果在寶寶一歲前用特定的智力和運動量表對他們進行測試,其智商平均值會下降8分。根據韋氏智力量表的標準來判斷,這個差值就是較高智商與平均智商的區別。
孩子未來的運動技能、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時長都會受到不利影響,甚至到孩子6歲大的時候,這種影響依然可以被觀察到。此外孩子的壓力反應系統也會受到損傷。孩子的腦容量會因孕婦的壓力過大而減小。
皮質醇對于胎寶寶的發育而言也是一種促生長素。但前提是:適量分泌。因此,每一位孕媽媽,你如果在孕期偶爾生氣,沒有太大的關系,但你必須要有一個大智慧就是:要迅速從生氣的事情與環境中抽離,減少/降低壓力素的持續/大量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