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孕期飲食糟孩子脾氣暴
孕期飲食糟 孩子脾氣暴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澳大利亞迪肯大學一項新研究表明,飲食不健康的準媽媽生下的孩子更容易發生脾氣暴躁等多種行為問題。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人員與挪威科學家共同調查了2.3萬多名母親和孩子。結果發現,孕期飲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以及攻擊性、多動癥和脾氣暴躁等行為問題。研究還發現,大量進食垃圾食物的兒童攻擊性也更強,脾氣更糟糕。
新研究負責人費賴斯·杰卡教授表示,生命早期攝入的營養(包括胎兒期獲得的營養)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如日后患心臟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幾率。此次研究首次表明,生命早期營養對孩子日后心理健康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認為,飲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涉及到所有年齡段。杰卡教授建議,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準媽媽應健康飲食,保證營養充足,兒童也要少吃垃圾食物。
孕期飲食單一 孩子愛挑食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飲食多樣化,日后孩子挑食危險就會更小。如果孕期飲食太過單一,那么日后孩子挑食的幾率就會更大。
法國第戎勃艮第大學科學家表示,為期10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在出生后頭幾個星期和幾個月接受的食物氣味和味道會影響到日后小家伙對食物的喜好和選擇。有些孩子是否挑食,與其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食物選擇有很大關系。
新研究負責人伯努瓦·沙爾博士表示,懷孕期間,子宮具有相對滲透性,準媽媽飲食攝入的營養會部分地進入胎兒體內,特別是胎兒大腦形成期,因此才會對孩子日后的食物選擇產生長期影響。
新研究中,沙爾博士對氣味在子宮內外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在一項試驗中,沙爾博士讓一些接近分娩期的孕婦吃大茴香味糖果和餅干,讓另一些孕婦吃普通食 物。孩子出生之后,再讓大茴香氣味飄過寶寶臉部。結果發現,媽媽在懷孕期間吃大茴香味食物的孩子會喜歡大茴香氣味,還似乎會以微笑表達其喜好。香味是影響 味覺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它多項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前就“聞到”胡蘿卜、大蒜等食物的氣味,那么出生后這些孩子對這些食物的氣味就不會產生厭惡感。
研究人員表示,準媽媽在孕期接觸的氣味或味道也并非總是有意健康。比如,孕期接觸香煙味和酒味,可能會導致孩子日后更容易染上煙癮和酒癮。阿根廷一項研究發現,母親孕期飲酒的孩子會愛舔其嘴唇上的酒味,似乎對酒更感興趣。
新研究還發現,添加固體食物的時間也會影響到孩子日后對食物味道的偏好。給孩子添加的固體食物越是多樣化,孩子日后就越不容易挑食。
孕期飲食誤區看你占幾個?
誤區一:營養多總比少強
很多準媽媽在孕期只想著如何補充更多的營養,殊不知營養過剩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導致肥胖,不僅會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危險,還可能 導致巨大兒出生,增加難產,容易出現產傷;而且巨大兒出生后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鈣、紅細胞增多癥等,成年后也可能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
誤區二:孕期補鈣,多多益善
準媽媽都知道鈣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數孕婦孕期都補鈣,但是有些準媽媽體內并不缺鈣卻盲目進補,這樣就適得其反了。超量補鈣,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還可能對其他因素誘發的癌癥有促進作用。故正常孕婦應盡量從膳食中獲取鈣,缺鈣孕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制劑。
誤區三:維生素補充要早,多點沒關系
孕早期是胎兒器官發育最為活躍的階段,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對胎兒危害非常大,維生素A在早期攝入過量有致畸作用,維生素C超大量可導致流產。所以,應從孕中期開始補充維生素制劑,提倡優先選擇食物補充。
誤區四:主食沒營養盡量少吃
主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維持血糖。準媽媽和寶寶腦細胞的代謝和胎盤也都要靠消耗血糖來得到能量。主食吃得過少,易發生低血糖,產生對神經系統有毒性作用的酮體。
誤區五:體重增加沒關系,產后再減肥
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孕婦的體重是孕期判斷營養狀況的指標之一,孕婦吃得過多,熱量超標,營養失衡,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兒過大,妊娠糖尿病可導致嚴重的母嬰合并癥和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