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孕期營養均衡讓BB贏在起跑線
全世界每年有790萬嚴重缺陷兒出生,約占出生總人口的6%。據衛生部公布數據表明,中國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120萬,約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巨大胎兒發生率在很多醫院已經超過10%。出生缺陷有著非常廣泛的致病因素,如遺傳、環境、營養狀況等,但大部分出生缺陷是由于孕產婦攝入的必需營養素缺乏或失衡造成的。
孕婦營養素缺乏直接威脅母嬰雙方健康
孕婦的營養素主要來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又稱微營養素。孕婦營養素缺乏直接威脅母嬰雙方的健康,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柳鵬博士介紹,在平時的營養門診中,孕婦最常見的疾病有三類:妊娠糖尿病、妊娠貧血和妊娠高血壓。這三種疾病的發生均與孕婦的微營養素缺乏有直接的關聯。
妊娠糖尿病除了與能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外,還與三種微營養素的缺乏有關,分別是維生素B3、金屬鉻、鈉;而妊娠高血壓則與孕婦鈉、鉀、鎂、鈣、維生素D的缺乏有關;妊娠期貧血與孕婦的鐵、維生素C、B6、B12、葉酸的缺乏相關。
微量營養素的缺乏除了引起妊娠期疾病外,更嚴重的是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例如維生素A對孕婦很重要,它的過量或缺乏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很大,早期維A缺乏會導致胎兒的早產、死產甚至窒息,過剩同樣有風險;孕婦葉酸缺乏容易出現胎兒脊拄裂和神經管畸形;B12不足容易出現胎兒畸形和先天性心臟病;維生素D缺乏,胎兒有可能出現先天性佝僂病;碘缺乏新生兒會出現生長發育障礙,同時智力也有受損;鋅缺乏胎兒有先天性致畸的危險。
據北京地壇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玲介紹,目前孕產婦營養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一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供能物質攝入比例失衡;二是礦物質中鐵攝入量普遍不足,鈣攝入量在推薦攝入量的50%以下,有1/4的孕婦鋅攝入量不足,碘攝入情況各地不一;三是在維生素的攝入上,維生素C、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攝入量基本滿足要求,但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攝入量低于推薦劑量的60%,葉酸的攝入量現在比過去有所改善。
王玲主任說,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孕婦偏食,二是不重視妊娠期營養素的合理補充,營養不均衡,結構不合理;三是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導致的孕婦營養不良。另外一些原因比如超量進食、孕婦活動過少造成營養過剩,還有食物過于精細也是導致孕婦營養素的缺乏,影響胎兒的發育,妊娠期營養知識宣教不夠,即使營養充足,但缺乏一些必要營養素,仍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孕婦均衡飲食外還需酌情補充微營養素
正常飲食情況下,妊娠期微營養素的真正缺乏是不常見的,只有孕婦妊娠前體內儲備不足,妊娠后又供給不足才能出現微營養素缺乏。孕婦什么時候需要補充微營養素,需要視妊娠進展和缺乏情況酌情補充。
妊娠早期,在補充微營養素時應注重的是質的好壞,而不是量的多少,因為此時胚胎的生長發育速度緩慢,胎兒小,胎盤及母體組織的增長變化不明顯,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變化不大。
另外,妊娠早期是胚胎組織分化和主要器官、系統的萌芽階段,任何營養素的缺乏都容易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或造成先天缺陷、畸形,要注意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全面攝入。
妊娠中期,胎兒各器官組織迅速發育,母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顯著增多。胎兒的骨骼生長也需要較多的鈣和磷,母體組織的增長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多數孕婦食欲旺盛,只要不偏食,有能力從食物中攝取所需營養物質。
妊娠晚期,這一時期是胎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可能導致腦細胞數減少而影響胎腦的成熟。此時也是胎兒體格生長最迅速的時期,胎兒對蛋白質、鈣的需要量比妊中期更高。
在孕期中加強營養是必須的,但此時一定注意營養搭配要均衡、合理、適時、適量,千萬不可有“一人吃,兩人補”的想法,營養攝入絕非多多益善。尤其隨著現在物質生活的改善,頓頓大魚大肉,無所顧忌,太多的營養攝入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并存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肥胖的發生。體重過重還限制了孕婦的體育鍛煉,致使她們抗病能力下降,并有可能造成分娩困難。體重增長過快、過多,往往會引起妊娠期間的糖尿病、高血壓等,不單對自身健康造成危害,對胎寶寶的成長也很不利。
孕婦在這時期對某些特定的營養素需求加大,單單依附食品可能會形成營養素的不足,尤其預防胎兒缺陷的營養素就不一定能得到充分供給,同時營養補充劑較食物中的營養素更易為人體接收,因此營養補充劑不失為孕婦飲食之外的一種良好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