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水產品營養價值高,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少,還富含能幫助寶寶大腦發育的Omega-3脂肪酸。于是很多孕媽媽每天吃魚吃海鮮,龍蝦、鮑魚、深海魚日日不斷。
水產的營養高,但也有潛在的危險,怎樣吃水產對孕媽媽才是最安全的呢,現在我們就來介紹一些關于水產挑選、儲藏和食用時的注意事項。
挑選時新鮮第一
與肉類相比,水產品更容易變質,水產一旦變質,就會喪失營養價值,食用時口感也會大打折扣。有些水產不新鮮時食用還容易發生食物中毒的危險。
讓孕媽媽吃新鮮的水產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來說,新鮮的水產能保持原有的形態、色澤,質地堅實、飽滿、富有彈性,有正常的含水量。如果水產形態變形、干癟、肉與骨殼脫離,或出現變色或色澤減退、失去光澤,質地松弛、塌軟、無彈力,含水量過多或過少都說明水產已經不新鮮了。
不新鮮的水產,蛋白質分解成胺類而產生腥味,所以味道很明顯。但現在有些超市出售的水產,是放在冰上的,或在冰凍的狀況下,因為溫度低不利于氣味的揮發,消費者往往聞不到。這時可以看看水產的鰓或泄殖腔孔有沒有黏污物外溢出來,如果沒有粘污物,只有一層透明光滑的粘液遍布全身,說明水產還是很新鮮的,否則就是不新鮮的水產。也可以用手摸一下冰下的魚體,然后把手搓搓,聞聞味道,如果有很嚴重的腥味,也是水產不新鮮的表現。
超市還有一種水產,看似新鮮潔白,外層被一層厚厚的冰包裹著,這樣的水產價格還不貴,很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里要特別強調,千萬不要貪便宜,這樣的水產,看似很大,實際卻是大塊的冰殼,既無法判斷其肉質是否緊密,也很難判斷氣味是否正常。等解凍后會發現水產本身只有一點點,而且質地松軟。這樣的東西,再便宜也是很不合算的。
五招教你辨別水產的新鮮程度
1. “看”,看魚體外表是否光亮,完整性好不好;
2. “摸”,觸摸魚體是否有彈性,看魚鰓是否鮮紅,魚肚是否破裂,魚鱗是否很容易剝落;
3. “嗅”,魚腥味較重或特別潔白、肥嫩、有異味的水產品要警惕。
4. 有些水產品要通過用手壓、拉,來判斷是否新鮮,如魷魚、墨魚、帶魚等,還可扯一下水產品的頭,新鮮水產品的頭與身體連接緊密,不易扯斷。
5. 正規廠家的水產禮盒包裝上都會有商標、QS標志、電話、出廠日期、廠址等,消費者購買時需要留意。
水產如何保存
水產品非常容易腐敗變質。如果是新鮮的貝類買回家,可以先用鹽水養著。其他的水產買回家最好馬上吃掉。一次不要貪多,需要多少買多少,寧可不夠也不要因為貪便宜而買一堆。
如果實在來不及吃,或者一次吃不完,就要馬上放進冰箱。現在的冰箱有零度保鮮技術,如果打算第二天再做,就可以放進零度不結冰里,否則最好放進冷凍。但即使這樣,水產的品質仍然一直在下降,發生有益脂肪氧化和維生素損失的問題,風味劣變,而且由于蛋白質的交聯反應造成肉質變硬。
水產即使在冷凍里,存放時間也不宜太久。更不要反復解凍再凍結,這樣的水產根本沒有什么營養,還浪費電。
水產烹調時的注意事項
對于孕媽媽來說,吃任何水產最好都吃煮熟的。很多人知道淡水魚和河鮮容易帶來各種寄生蟲,對健康威脅極大,這些會煮熟了吃。但卻很喜歡吃生的海魚或貝類,即使海魚海鮮也可能藏有寄生蟲。為了肚子里寶寶的健康著想,孕媽媽還是忌口為好,必須徹底烹熟以殺滅寄生蟲。
在烹調之前,一定要把各種水產品的腸胃、肝臟和腮部除盡。這些地方往往是污染和毒素的集中營。江河湖海的各種污染物及一些有毒的水藻類都是潛藏在水產的消化系統中,為了避免食物中毒,一定要清理干凈。
孕媽媽吃水產的時候,最好加入姜、蔥、料酒等,去除水產本身的腥味,同時消除水產本身的寒涼感。適合喝些溫熱的糯米粥或糙米粥。熱粥不僅能讓胃腸溫暖舒適,還能促進尿酸的排出。現在人們在宴席上都是先上大量海鮮,空腹食用,最后才吃點飯,這是非常不利于養生的做法。如果先喝點熱粥,再吃適量海鮮,感覺就會舒服很多。假如已經出現胃腸虛弱或疼痛的感覺,趕緊喝熱姜湯,再加熱粥調養,幾個小時就能恢復正常。
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啊,不要因為美味、營養好而無限制的進食。營養再好的東西吃多了都會變成身體的負擔。吃完水產,盡量不要馬上吃生冷食物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