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款特醫食品已通過注冊打破產品局限 |
發布日期:2020/4/20 發布者:佚名 共閱45248次 |
如今“黑天鵝”、“灰犀牛”、“血戰”再次成為行業熱門詞匯,重重困難下,行業發展也不斷聚焦到“細分品類”,特別是羊奶粉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最近,筆者在整理已通過的特醫食品名單時,發現特醫品類3大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天就此分享給大家。 方向一:特配位列剛需,乳企不斷搶灘新藍海 "特殊醫學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纖維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針對的人群數量龐大,包括正常生理狀況下具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人群,如孕產婦、老年人;病理狀況下具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腎臟病、肝病、胃腸道疾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及其他重癥患者以及各種膳食相關慢性病患者等。 特醫食品應用人群非常廣泛,已成剛性需求產品,市場需求比較突出。但正因為其市場主體的特殊性,產品從研發到生產都有很高要求,為企業布局特醫設置了較高門檻。 截至目前,已有45款特醫食品通過注冊,外資乳企占33款,國內乳企占12款。其中,雀巢9款,雅培8款,圣元優博5款,達能5款,貝因美3款,美贊臣3款,伊利2款,每日乳業2款,惠氏1款,愛優諾2款,恒瑞健康2款,澳斯乳業1款,南通勵成生物1款,吉林麥孚營養科技1款。 雖說目前外資品牌在醫藥背景和特殊人群的營養膳食的研究優勢仍比較明顯,但隨著國家大力支持和特殊配方奶粉的研發及推廣,特醫食品配套標準法規逐步完善,不少本土乳企也不斷加大科研力度,比如貝因美、圣元、伊利、愛優諾相繼入局特配,筆者相信做大特醫食品市場未來可期。 方向二:打破產品局限,產品功能漸豐 正如前文所言,特醫食品是剛需產品,所以特醫食品市場不會出現固定的淡季和旺季之分。但既然是商品,也就不得不考慮其市場品類的培育和發展。 根據我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顯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包含兩個類別,一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二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又分為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非全營養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又包含無乳糖配方、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幼兒配方、母乳營養補充劑、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 從國家特醫食品通則來看,特醫食品種類繁多,但我國特醫食品發展起步較晚,不管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還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包含嬰幼兒配方食品),其整體發展都仍處于培育階段。 令人欣慰的是,經筆者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詢發現,其中嬰幼兒營養補充劑已有3款,比如優博啟能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營養補充劑;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幼兒配方已有11款,比如優博安能特殊醫學用途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幼兒配方食品;乳蛋白水解配方5款,比如優博敏佳特殊醫學用途嬰兒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2款,比如藹兒舒特殊醫學用途嬰兒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1款、氨基酸配方1款、無乳糖配方6款,比如貝因美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全營養配方12款,比如愛優諾優康力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苯丙酮尿癥配方2款,比如紐貝臻特殊醫學用途嬰兒苯丙酮尿癥配方粉;非全營養配方食品電解質配方2款,比如樂賦特殊醫學用途電解質配方食品。 很明顯,國內市場特配通過注冊的產品逐年增多,產品品類也越來越豐富,有利于助推國內特醫市場持續發展,各大企業的紛紛加碼也有利于早日打破寡頭經濟,為國內乳企博得更多市場地位。 方向三:部門監管力度增強,行業趨于良性 一直以來,由于特醫產品在我國此前的法規體系中沒有明確分類及相關通用標準,無法對于該類產品的生產和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造成市場產品參差不齊,因此導致該類產品的市場較為混亂。 直到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注冊管理,為特醫食品的發展形成了有力約束。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布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并陸續發布相關配套文件。2017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又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兩大類特殊食品的注冊管理制正式拉開帷幕。 此外,根據注冊管理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未經過配方注冊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得在我國生產銷售。據筆者了解,2017年特醫食品只通過3款;2018年通過19款,2019年通過21款,2020年已通過2款,此外也有幾款注冊被拒,比如今年的一款嬰幼兒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和一款全營養配方粉注冊未批準,該批次產品也是2020年來第一批未通過注冊的特醫食品。隨著行業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對該品類把關也越來越嚴格,這為行業人士布局特醫食品到起到了一定警示作用。 除了文件的完善和實施,2019年相關部門還積極整頓了特醫食品行業亂象,比如2019年5月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就生產的相關“固體飲料”產品因標簽涉嫌違規等,被責令停產并召回相關產品,同月,青島市黃島區市場監管局通報對青島金大洋乳業立案,要求立即停止生產經營召回違規冒充特醫食品的固體飲料“特能舒疸黃疸期小肽配方粉”,為行業起到了肅清作用,2019也被行業稱為特醫食品發展元年。毫無疑問,國家對特醫產品的規范和監管越來越嚴格,一系列舉措對特醫食品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術業有專攻,連環扣式發展必不可少 對特醫食品的發展趨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談到:“2015年全球特醫食品市場規模約為640億元,其中歐美占到500億,日韓市場150-220億元,中國僅約20億元。全球特醫食品產業進入穩步發展期,2019年以6%速度增長,中國盡管占比少,但是年均增速則超過了37%,由此也可見中國市場的巨大空間。” 特醫食品的實際需求量盡管很大,但從知曉程度上來看,卻一直處在十分尷尬的階段。比如不少家長在羊奶粉智庫后臺詢問“哪款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好”、“寶寶已經吃了6個月的氨基酸奶粉,該怎么辦”、“深度水解奶粉轉部分水解奶粉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問題。 此前有代理商向筆者分享到,“在走訪門店時,曾遇到消費者在門店咨詢一款特配產品,正好該產品是我代理的產品,我便主動與她對接,解答了她對特醫產品的疑惑,沒想到最后她提出加我微信,到現在她有什么問題都直接問我,還稱呼我為醫生。這也讓自己感受到特醫食品的專業性真的很重要,一方面能增加門店與自己的互動,另一方面也能因為自己的專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此外,也有代理商反映,特醫食品存在銷售渠道單一,購買困難的現象,需要線下渠道得到快速打通,且在種類眾多的特醫食品中,目前僅有針對過敏、腹瀉、乳糖不耐受等嬰幼兒特殊配方奶粉發展相對成熟,購買也相對方便。但對于另外一類具有遺傳代謝病的人群,找到合適的食品卻并沒有這么容易。 對嬰幼兒市場中的特醫食品發展來說,乳企離不開代理商做產品鋪陳,代理商離不開乳企專業產品,門店也需要品牌方、代理商做專業培訓,以更好此對接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答疑解惑。 總的來說,我國特醫食品自主發展的道路還是任重道遠。如何確保產品在基礎研究、配方設計、研發生產、臨床試驗和流通應用等方面符合法規所要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規范化,已成為我國企業當前面臨的共同問題。盡管特配市場發展困難重重,但其作為剛需藍海市場,確實也值得精耕細作。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企業涌現特配市場,助推國內特配品質更上一層樓。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