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店0客流,社區店成最大贏家,疫情過后,母嬰連鎖開店陷入兩難地步 |
發布日期:2020/4/2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612次 |
大店還是小店? 在母嬰行業,一直存在這么一個爭論:到底應該開大店還是開小店? 開大店,做體驗,費用高,但是消費者黏性高,有利于打造品牌影響力; 開小店,成本低,但是開店,畢竟不能在賺錢減少的基礎上,一味地壓縮成本…… 母嬰實體零售商在不斷探索中逐漸形成兩種模式——“阿卡佳大店模式”和“西松屋小店模式”。 比如孩子王、江西豆豆母嬰等連鎖,一直在深耕大店模式,實行“產品+服務”并行建設的戰略方向,真正意義上把母嬰店發展成一站式服務中心; 相反,以愛嬰室、湖南陽光苗苗為代表的母嬰店則堅持走小店模式,致力于為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為顧客創造便捷、平價的消費渠道。 歸結起來,大店基本上是商品、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驗店,而小店則是以商品售賣為主的零售店。 現如今,很多母嬰連鎖都在探索“大店+小店”的混合模式,力爭大小業態相得益彰。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母嬰店在“選大還是選小”的問題上,又有了新的思考。 疫情下的母嬰店 根據母嬰店業態的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商超店、街邊店和社區店。 那么,在疫情期間,不同業態的母嬰店受影響情況如何呢? 首先談商超店,受到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疫情期間人們禁足在家,購物中心基本上沒人光顧,甚至有些商場的營業員,戴著口罩在通道里打羽毛球,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有什么生意。 其次是街邊店,雖然很多連鎖都有布局街邊店,但主要還是以單體店和夫妻老婆店為主,這類門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客情關系好,顧客就像朋友,即使疫情期間,也會通過線上找這些門店下單,但頭疼的是,門店距離小區較遠,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送貨成本很高,“最后1公里”成了難題。 最后說社區店,在疫情期間,社區店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作為實現“最后1公里”配送服務的高效平臺,社區店虜獲了不少顧客的心,成為最大的贏家。 母嬰連鎖未來開店的預測 疫情會使人們的某些習慣保留下來,也就是說,即使疫情結束,消費行為也很難歸位,在配送方面占據優勢的社區店,依然會是顧客的首選。 “在去年年底的規劃中,我們計劃今年開一家購物中心店,但形勢比人強,現在開店的選擇一定要謹慎,可能會更多地考慮社區店,或者在購物中心以外開一家旗艦店。”四川某母嬰連鎖老板如是說道。 購物中心店跟購物中心的關系是相互引流的,如果社區店在配送方面占優,購物中心店就會面臨壓力,因為購物中心都有服務項目,如果購物中心店不能靠商品取勝,那么對購物中心的價值就會降低。 但是,出于消費者體驗的考慮,大店還是要開的,這對增強消費者黏性、打造品牌影響力起著決定性作用。 這個時候,母嬰連鎖就會考慮在購物中心以外開大店——旗艦店,并進一步增強旗艦店的功能,提高服務項目的占比,同以商品售賣為主的社區小店形成聯合艦隊的作戰模式。 當然,不論是大店還是小店,不論是旗艦店還是社區店,在今年都會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現金為王”——現金流要成為門店考量的第一要素,對那些低質量的門店,是時候“壯士斷腕”及時關停了。 各位母嬰店老板,你是否已經做出思考和調整?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