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這樣的獎勵方式更有效 |
發布日期:2020/3/25 發布者:zgytzsw 共閱30199次 |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肯定,需要鼓勵,然而很多父母的鼓勵方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么什么樣的鼓勵方式更有效呢?以例為證: 距離學校期末考試沒幾天了。再怎么任孩子磨蹭、松散的家長都開始沒法淡定了。 “抓緊好好復習,等期末考好了就獎勵你”“如果你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帶你出去耍……”你是不是又開始用這些話來督促孩子復習了? 家長在激勵孩子主動學習這件事上總是費勁了心思,定計劃,給承諾,用禮物、用物質刺激孩子,但是效果卻不一定好。甚至有家長提出疑問“獎勵孩子和賄賂孩子有什么區別?” 趁著孩子還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期末,學堂君今天倒是想好好和家長們聊一聊:同樣是獎勵孩子,為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卻截然不同。 獎勵并不是賄賂 有些家長擔心,獎勵可能降低孩子對事情本身的興趣。然而在諸多研究之后,研究者發現:如果無論孩子表現如何都給獎勵,獎勵就會削弱孩子的興趣;但如果獎勵與表現好壞有關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喜歡這個任務,因此獎勵是可以提高孩子內在的興趣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有不少家長把“賄賂”當成了“獎勵”來使用。 先看這樣兩個例子: 在商場,一個孩子和父母大吵大鬧,撒潑打滾,父母看上去束手無措,急于擺脫這樣的窘境的他們最終選擇用“賄賂”來解決問題:“如果你不再耍賴了,我就給你買那個玩具”。 但是,如果你在進商場之前,和孩子說:“你在購物車上面坐得好好的,不要哭鬧,不要亂踢,如果你能夠做到我就會給你獎勵:回家的路上我們會去逛公園。”這就是獎勵。 都是父母給孩子某些東西,以改變或修正孩子的行為,賄賂和獎勵似乎難以區分。但本質上賄賂和獎勵絕不相同。 什么是賄賂?往往是被折磨得“彷佛身體被掏空”的父母許諾孩子,如果他們好好表現就答應他們的要求。“絕望”的父母用賄賂換取對孩子的掌控。這會讓年幼的孩子認為,自己表現不好的時候,卻會得到某個獎勵。 而“獎勵”針對的是孩子的正面行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驚喜。“獎勵”或者“正向強化”是教導孩子表現得體的最好策略。獎勵孩子的正確行為,比懲罰他們的不當行為更可取。 賄賂針對的是孩子的消極行為,而獎勵卻是用來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如何獎勵孩子才是一門學問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