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冬季,對于寒體的人群來說,在保證穿著保暖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手腳冰冷問題。
泡腳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fā)熱,這說明血液循環(huán)暢通。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但泡腳要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
有氧運動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fā)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儲藏陽氣,蓄積陰精,增強抵抗力。
揉搓手腳心
有時間可以經(jīng)常揉搓手腳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huán),并具有手腳溫暖的效果,或按摩穴位,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癥狀。
按摩穴位
按揉氣沖穴:氣沖穴位于大腿根里側,此穴下邊有一根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后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按揉、拍打腎俞穴:腎俞穴位于兩邊腰眼,輕輕用力,兩邊各拍打100余次。
手腳冰冷吃什么?
手腳冰冷不一定要看醫(yī)生,不一定要吃藥,美味的食物也一樣可以幫我們改善手腳冰冷的癥狀。“是藥三分毒”,食療就不用擔心了。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食物對我們身體的調理都是很有幫助的。
多吃含煙堿酸的食物。煙堿酸對于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很有幫助,也可改善神經(jīng)緊張、緊張性腹瀉、皮膚炎,更可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手腳冰冷,如果大量服用,還會臉部通紅、發(fā)燙呢。煙堿酸多存在于動物肝臟、蛋、牛奶、奶酪、糙米、全麥制品中。
另外日常應多攝取維生素E、鐵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及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來提高機體耐寒力,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卜、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其他如牛肉、羊肉、糯米、黃豆、紅棗、紅糖等都屬于溫熱性食物。此外,冬天喝人參茶、桂圓茶等不僅讓身子變暖,達到滋補的效果,手腳也能不再冰冷。
對于體寒的人群,建議冬季可吃附子燉狗肉或羊肉,但不宜多喝姜水,因為姜水只適合胃寒的人群飲用,一般喝多了容易上火,因此陰虛、腎虛的人群不適宜飲用。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冬季不適宜服用西洋參增暖,因為西洋參偏涼,適合夏季服用。建議冬季可用高麗參燉烏雞,不少市民喜歡用“熱寶寶”、暖腳墊,陳醫(yī)生稱,這類充電的暖體用品容易導致皮膚干燥,尤其是晚上用電熱墊容易上火,嚴重時會出現(xiàn)牙齒痛和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