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天才寶寶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此話雖絕對了些,但有某些道理。人類歷史上曾出現各種各樣家族。如數學家家族,醫學家家 族,文藝家家族,音樂家家族,武術世家,體育世家,以及乞丐家族,罪犯家族等。這諸多家庭的形成,除去后天的潛移默化之外,父母體的先天素質不能說沒有關系。即是說,某類家族的成員體細胞中有與該專業相關的遺傳密碼。我們先來看看孕育天才寶寶的自然規律:
1. 天才兒童98.8%是男性
專家的研究對象,是1901-1985年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醫學或生理學獎三種自然科學獎得主。總人數共330名。(人次大于此數。因有同一人兩次獲得者。如居里夫人,曾獲得物理和化學獎各一次)獲獎的330人中,男性326,女性4。男性為總數的98.8%。
2. 天才兒童93.3%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
330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有308位出生于醫生、教師、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家庭,為總數的93.3%。
3. 天才兒童孕育時,其父親年齡較大
調查發現:天才兒童孕育的父親年齡在32-48歲者,點總數的百分之八十;父親年齡在30歲及以上者占總數的百分之九十;而百分之百的父親年齡大于男子性成熟的24.6歲。
4. 天才兒童父母的出身、年齡、氣質、性格
天才兒童父母的出身、年齡、氣質(性格)、血型、文化水平、工作性質、興趣愛好等協調匹配很好。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伊倫娜·居里,她的母親是居里夫人,父親是皮埃爾·居里,教授。 其父母的出身,一位是醫生,一位教師,門當戶對。
父母的年齡差是8歲零176天,且男大于女,年齡相當。他們的氣質是一陰一陽(心理學是為“A+B”),性格協調。他們都喜愛遠足旅游,興趣愛好一致。居里夫婦生育一位諾貝爾獎金得主,一位文學家。兩個女兒與其多種生物鐘的運行協調匹配有密切關系。
么么教你天才兒童訓練法
良好的遺傳基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下面么么教你如何培養天才寶寶。
1. 給寶寶換尿不濕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
2. 每天和寶寶玩5次以上躲貓貓游戲(雙手捂住臉突然打開的游戲,每個地方叫法不同,作的時候聲色并用)多做幾次都可以,直到寶寶沒興趣為止。大人的面部表情一定要豐富,不要只限于一個表情,每次變換不同的表情,會讓寶寶運用大腦猜想下一雙手打開會是什么表情。
3. 給孩子穿色彩鮮艷的衣服。
4. 多背寶寶,有助于鍛煉平衡能力,發達運動神經。
5. 不要對寶寶用嬰兒語言,直接和他像成人一樣交流,如果非要說嬰兒語言,也要和成人語言一起告訴他。
6. 一定要和孩子朝一個方向教他拿筷子和筆,而不是和孩子對坐,這樣會讓孩子混亂。
7. 經常向寶寶提讓他作出抉擇的問題,比如“你喜歡哪個玩具阿?”每次寶寶作出選擇都是在刺激大腦的發育。
8. 教孩子從10倒數到0,特別是要讓孩子意識到零的存在。
9. 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這樣才會讓你的孩子也學會守約。
10. 給小寶寶玩手搖鈴的時候,不要太快,而是在寶寶的眼前慢慢移動。
11. 訓練寶寶“停”,一旦聽到停的命令能馬上停下活動。
12. 盡早讓寶寶學會用吸管喝水。
13. 對寶寶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她。
相關鏈接:意外懷孕的寶寶更聰明不靠譜
預產期過一兩周出生的寶寶更聰明
三個關鍵胎教時間,孕育聰明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