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千億早教市場,為何APP們還這么難? |
發布日期:2020/3/13 發布者:zgytzs 共閱30565次 |
近年來,兒童內容賽道備受關注,且產品展現類型豐富多彩,囊括故事類、IP動畫類、歌曲類和游戲類。小伴龍立足IP為3-8歲兒童打造陪伴式早教產品,目前,小伴龍從單一APP產品,現已拓展垂直領域內多款產品。產品涵蓋英語(2-12歲)、數學、識字、唐詩、閱讀、兒歌(0-6歲)、藝術、運動八大主題內容。
因為兒童早教市場作為重要的兒童產業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其中兒童早教產品因可向低齡下探索,在學齡前被視為聽、說認知來源的黃金期,最低年齡下探至0歲。 據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1月-6月,小伴龍月活用戶在600多萬,日活用戶在200萬左右,安卓裝機用戶在5億。值得注意是小伴龍為保持創新性在內容研發上小伴龍自主研發小伴龍系列,開發了大量的幼兒游戲,定時每周上線一個新故事。新的內容是碎品化的,一個知識點一個內容,按照1個碎片化1元收費。截止2019年9月,收費內容20個左右,月付費用戶超過50萬。碎片化教育付費內容的好處在于碎片化有層次遞進的內容,內容鎖住需要付費打開,孩子驅動家長完成支付。 目前小伴龍收費有小伴龍優學課程,收費模式為單個購買+拼團+會員付費三種方式。單個拼團分類的價格在30~50元左右,單個分類下面包括很多個內容可供選擇。 同樣以通識教育展現的品牌還有口袋故事,口袋故事app為0-12歲兒童打造有聲故事平臺,其故事內容包括繪本、兒歌、唐詩、小學課文等多種類型。在資本方面,口袋故事曾獲得4次融資,2018年獲得七海資本、上海越銀投資3000萬元的B輪融資。據悉,平臺上的付費SKU超過1萬,付費率近5%,且隨著用戶付費意愿的增長,付費SKU的比例也在增加。。 隨著,人們對知識付費的接受程度逐漸升高,內容平臺的變現模式變得慢慢清晰起來。從產品打造上,產品除了可與兒童文化、在線教育相結合,還可以智能終端相結合,比如音箱、穿戴設備等。口袋故事是故事機、智能音箱、機器人、車載設備等智能終端提供內容。同時寶寶巴士、小伴龍、凱叔講故事同樣也是與智能終端相結合。 兒童早教APP帶有互聯網平臺業務的邏輯,用戶的需求是內容,內容的背后是流量,流量的背后就是變現。 兒童早教APP的變現模式在音頻領域分為B端和C端,其中在C端領域,可單個購買、包月,展現形式可以拼團購買,其單個購買單價低,便于轉化;B端領域,典型的是License(軟件許可模式)計費模式,即一個活躍終端在一定時間周期之內,為平臺支付授權費用。 另一些早教APP產品在積極擁抱IP,希望通過IP的流量入口價值,在其商業變現上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兒童內容產品開發難的原因? 隨著家庭教育的投入、低齡啟蒙教育理念的滲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據億歐智庫預測,中國在線啟蒙市場整體規模在2019年約在460~800億元之間,未來6年將以年復合增長率14.41%的水平持續增加。到2025年,在線啟蒙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1000億至1800億元之間,成為千億量級的市場。但這個千億的市場啟蒙APP們還面臨哪些痛點? 1、消費者偏好不同 家長選擇早教APP多數是偏向早“教”,希望通過早教啟蒙APP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學到知識或者某一方面的才能。在產品定位上,比如嘰里呱啦、DaDababy強調知識性,而咿啦看書、凱叔講故事通過繪本、故事將知識提供給孩子,但陪伴性的目的性更突顯。對于開發內容產品而言,父母與孩子的興趣不同,且兒童消費者表達能力有局限性,消費需求體驗難以及時評測。 2、制作成本重投入; 產品周期長,消費周期短,伴隨兒童年齡增長,很可能兒童感興趣的內容會成為閑置品;兒童有聲內容產品制作可以分為廣播劇、多人配音、有聲朗讀,需求專業作家、錄音人員,當然不同平臺對內容理解和投入不一樣都存在差別。不同類型產品也存在著差異,做動漫、兒歌、有聲故事、游戲,影視,要保證品質,不僅投入高,開發周期長,還要持續重投入。 3、兒童產品運營難度大; 在運營方面,首先,成人產品表現為分類導航,個性化推薦,兒童市場產品具有復雜性,且產品類型多,行業跨度大。其次,使用用戶兼具家長和孩子,就孩子年齡跨度而言,不同年齡階段內容需求不一樣。最后,由于產品跨度大而導致分段消費不均,很難形成完整的價格體系,且低端兒童內容產品泛濫,競爭壓力大。這些考驗公司對產品內容運營的專業性。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