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嬰裝共享”,只差臨門一腳? |
發布日期:2020/3/2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578次 |
“寶寶會長大,衣服卻不會!”在艱辛的育兒路上,很多寶媽都曾經面對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如何處理寶寶的舊衣服。送人吧,人家會不會要?丟掉吧,也是真金白銀買的,動不動成百上千,有點可惜。捐贈吧,找不著地不說,還得一陣收拾。為此,不少中國寶媽發出感慨: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滿大街“共享經濟”的如今,為啥找不到既省錢又省心的“共享嬰裝”。 其實,在國際上,“共享嬰裝”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2014年,提倡節能環保的丹麥,出現了一家以“嬰裝共享”為主要業務的新興公司。只要每月繳納55歐元會員費,用戶就可以從這家公司租賃到各個年齡段的嬰裝。公司共有2萬多套各種款式、各個型號的嬰裝,深受用戶歡迎,每套衣服的平均使用次數超過百次,英國BBC還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在一向強調“循環利用”的鄰國日本,“嬰裝共享”更是成為童裝企業極力打造的新亮點。2017年,《日本經濟新聞》以“嬰裝租借、高品質、低價格”為題報道稱,日本著名童裝品牌Lapoche正式推出了嬰童服裝共享業務。Lapoche委托日本制造廠商按照嚴格工藝和流程,生產了一批高品質的嬰童服裝,用于共享服務。由于嬰兒成長較快,衣服很容易變小。不少日本家長即使更喜歡高品質的服裝,為了節省費用,最后也只能選擇價格較低的產品。Lapoche瞄準這一“痛點”,通過共享形式讓用戶低價享受到高品質的嬰裝,開拓出新的市場空間。 共享的嬰童裝由Lapoche專門設計,并委托專業廠家生產,并不是已有商品的東拼西湊。共享服務的基本套餐為每月9800日元(約合625元人民幣),可以租借到襯衣、裙子等各種嬰裝。為了滿足各層次用戶需求,Lapoche還推出了各種價格的套餐。共享服務采用網上下單,送貨上門的形式,回收也是上門取貨,最大程度方便用戶。公司預計,用戶數將在1年左右突破萬人。 而隨著嬰童裝共享經濟的興起,一場被稱為“垂直型向循環型轉變”的商業模式切換,正在日本開啟。傳統嬰童裝企業紛紛加入嬰童裝共享市場的同時,專業化公司也是風生水起。這些公司又發現了新的商機。Mia Bella Babies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日本發展最為迅猛的嬰童裝共享企業之一。該公司以線上嬰童裝共享為主營業務,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 公司負責人Mia Bella Josimovic認為,日本的嬰童裝市場已經處于飽和狀態,市場上可以選擇的產品非常豐富。但是,清理嬰童服裝上頻繁出現的污漬、處理已經穿不了的嬰童裝等,給家長增添了很多負擔。在這些“軟服務”方面,市場需求非常旺盛。為此,Mia Bella Babies公司開展嬰童服裝共享服務的同時,還提供專業清洗,廢棄品回收等服務,而不僅僅是降低用戶購衣的成本。這種商業模式,讓嬰童服裝共享經濟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促進產業整合,正在成為日本“循環經濟”的新代表。 其實,“嬰裝共享”的概念,早在2012年前后就在中國互聯網上出現過,一些中國企業還嘗試開辦過租賃網站。可是,7年過去了,這些網站基本不見蹤影,“嬰裝共享”似乎已經在中國折戩沉沙。人們不得不問,共享經濟世界領先的中國,“嬰裝共享”為何沒有成為新的風口? 首先,“嬰裝共享”業務需要強大的投資和運營主體。以日本為例,最先推出“嬰裝共享”服務的市場主體,以大型童裝企業為主。在傳統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有遠見的日本童裝企業需要借助“嬰裝共享”,開拓新的邊疆。這些企業往往擁有較高的品牌認可度及資金實力,甚至可以在共享業務上推出品質更高的非售品,能夠讓用戶擁有更大附加值。而中國市場上,“嬰裝共享”業務在起步階段脫離了傳統生產企業,甚至因為共享,與傳統企業的銷售形成對立,在拓展力上先天不足。 其次,“嬰裝共享”業務需要強大的信用體系支撐。與擁有成熟信用環境的發達國家不同,如果沒有認可度高的第三方信用平臺加入,“嬰裝共享”業務很難在中國形成用戶與提供方的互信。用戶擔心“嬰裝共享”企業隨時跑路拿不回押金,“嬰裝共享”企業則擔心用戶損壞衣物無法追償。因此,作為共享基礎的“信用”,在“嬰裝共享”業務上得不到切實保障。 最后,“嬰裝共享”業務還需要各個關聯產業的配合。比如中國家長最擔心的清潔問題、質量問題等。“嬰裝共享”業務如果沒有專業制造廠商、清潔公司、快遞企業、回收機構等積極加入,中國用戶的顧慮很難消除。“嬰裝共享”只能是個噱頭,不太可能有實質進展。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