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美在线-日韩美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美女在线视频-日韩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亚洲无专砖码直接进入

中國嬰童招商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內容

新聞內容

    需要兼顧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雙重目標
    發布日期:2020/2/27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772次


      短期內疫情主要沖擊消費與第三產業,對消費的沖擊或低于非典時期。新經濟涌現或減緩新冠病毒肺炎對消費的沖擊。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或拖累第三產業GDP增速1個百分點,影響GDP增速0.53個百分點,2020年全年拖累第三產業增速0.6個百分點,影響GDP0.35個百分點;


      勞動力不足及運輸受阻將是掣肘工業制造業的主要因素。我們認為,若2月中旬能得以復工,則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有限。但若疫情繼續蔓延,各地繼續推遲復工時間,第二產業情況將不容樂觀;


      疫情對第一產業影響相對較小。近年來,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不斷下降, 農林牧漁對經濟整體的影響程度有限;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是取決于疫情病理規律與疫情傳播動態,二是取決于疫情防控措施及科學有效管理。除了科學理性地判斷疫情,也要管理適當,強化隔離,減少封城,防止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地限制生產。只有在可控的范圍內恢復生產,經濟的影響才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極端措施下的完全封城、阻斷交通對經濟恢復影響較大;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沖擊的形勢面前,我們建議應進行進一步的貨幣寬松。對小微、民營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實行定向降息、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構建“三定支持”;


      基于全面建設健康社會的GDP翻番目標,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沖擊的情況下,我們建議政府采用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支出,同時擴大補貼并對進行定向稅費優惠。


      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2003年非典相似,其都為擴散全國的重大突發疫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傳染速度快,引起舉國上下高度重視。但總體而言,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不久,正處于工業化與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非典并未扭轉中國經濟強勁上升趨勢,2003年實際GDP增速仍為10%,較2002年上升0.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速影響有限。但此次疫情也與03年非典存在一些不同點:


      一、經濟新常態下風險上升。不同于03年經濟的強勁增長,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國內外需求疲軟、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等多重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需警惕疫情可能觸發的風險,如違約風險、金融風險等;


      二、第三產業占比更高疫情沖擊加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第三產業占我國GDP的比重不斷上升,2003年第三產業比重僅為40%,2020年已上升至53%。疫情對第三產業的拖累或對經濟帶來更大沖擊。


      三、疫情爆發時臨近春節使得沖擊力度與廣度加大。非典集中爆發的時點在春節復工之后,而此次新冠病毒則爆發于春節前,一方面,春運返鄉高峰使得病毒傳播范圍更廣,擴大了經濟受沖擊的范圍;另一方面,疫情擴散使得春節這一消費、旅游出行高峰變的行情冷淡,加大了沖擊的力度;此外,疫情爆發帶來的延遲開工也將對生產與投資帶來影響,從而使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不同于非典。




      因此我們在借鑒非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疫情下的新挑戰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


      1、短期內疫情主要沖擊消費與第三產業,


      對消費的沖擊或低于非典時期


      2003年非典短期內主要沖擊消費與第三產業,但反彈較快。03年4月之后政府在教育、旅游、交通運輸等領域出臺了必要防疫措施,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于二季度徹底顯現,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1.1%、1.9%和1.8%,二季度GDP下降2%至9.1%。由于第三產業多數行業具有出行與聚眾屬性,受疫情沖擊最重,第二產業次之,第一產業受影響較輕。第三產業中,受出行管制影響,交通運輸、住宿餐飲行業受沖擊較為明顯,但其反彈速度較快,增速拐點領先其他行業約一個季度。批發與零售行業增速在疫情爆發初期有所上升,或與居民在疫情爆發前期囤積防疫用品、日用品與食品有關,但隨后消費透支效應顯現,增速開始滑落。相比之下疫情對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的沖擊相對滯后且持續時間較長。




      此次疫情正值春節假期,短期內交運、住宿餐飲、旅游、電影等行業或受較大沖擊。春節發放旅客數量下降8成。由于疫情爆發時正值春節,交通樞紐武漢封城,部分城市封鎖道路,,20余個省份暫停了省級道路客運班車,眾多列車停運,航班取消。從除夕(1月24日)開始,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月29日(正月初五)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351.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83.5%。電影、旅游、餐飲行情慘淡。春節假期是電影與旅游行業收入來源的重要構成,但受防控措施影響,賀歲電影全部撤檔,全國團隊游暫停,景點關閉,走親訪友和聚餐宴席取消,將使這些行業收入面臨大幅下滑。


      我們以非典爆發后第一個季度和一年內各行業GDP同比增速下降幅度為參考,并根據此次疫情的特殊進行適當調整,計算出新冠病毒肺炎對第三產業各行業的影響以及對GDP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或拖累第三產業GDP增速1個百分點,影響GDP增速0.53個百分點,2020年全年拖累第三產業增速0.6個百分點,影響GDP0.35個百分點。


      新經濟涌現或減緩新冠病毒肺炎對消費的沖擊。非典時期社零增速出現斷崖式下降,但回升速度較快。2003年5月社零消費同比增速大幅跌落至4.3%,但隨后1-2個月即恢復至正常水平。新經濟涌現或減緩新冠病毒肺炎對消費的沖擊。隨著電商、網絡零售、外賣行業興起,居民足不出戶也可購物、買菜、點餐,疫情對居民消費的沖擊或有所緩解;并且一些網絡服務如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等可分流一部分線下需求,減緩對教育與互聯網行業沖擊;并且短視頻、網游等新興線上行業的興起或將從疫情中獲益,居家隔離或使線上娛樂,如手游等收入大增。因此我們認為此次疫情對消費的沖擊或低于非典。




      房地產投資或將繼續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回顧03年“非典”,房地產開發投資整體較為平穩,國房景氣指數雖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105偏高水平線以上。分類來看,住宅投資情況較為穩定,同比未見下滑,而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額在3、4月有一定波動,待疫情穩定后同比回升至正常水平。土地購置方面,3月同比下滑39.8個百分點至38.8%,后于4月繼續下滑至28.8%,5月同比回升至56.7%。可見疫情對供給側有一定負面影響,但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方面韌性較強,疫情不能對其形成長期影響。需求方面,疫情對房地產銷售的影響雖大,但同樣難以形成長期影響。03年4月后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下降,為全年低點,5月疫情過后便回升至正常水平。


      2、勞動力不足及運輸受阻將是掣肘工業制造業的主要因素


      由于疫情爆發于春節假期,傳統行業原本就處于停工時間,因此短期之內疫情的隔離防控措施對工業和制造業的影響較小。但節后開工時間后延,勞動力不足將成為產能下滑的主要原因,再加上當前交通受阻、各地復工時間不同將影響傳統行業的正常生產工作。回顧“非典”時期,雖然疫情已于一季度迅速擴散,但由于政策對經濟的干預較小,且局限于中國香港和廣東地區,第二產業仍有良好的發展。但隨著事態升級和政策加碼,二季度制造業企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工業、建筑業同比下滑2%和1.7%。工業增加值于03年4、5月下降3.2個百分點至13.7%,后期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景氣指數迅速回升,工業增加值于6月同比回升至16.9%。第二產業同比于下半年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全年同比12.7%,比上年增長2.8個百分點,為1997-2005年最高值。由此可見,疫情對工業、建筑業影響有限,對其長期發展的抑制作用較小。從投資角度來看,2003年非典時期對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與房地產投資的影響較小。從進出口角度出發,若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未來新訂單將受其影響大幅下滑,對我國制造業帶來一定阻力。我們認為,若2月中旬能得以復工,則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有限。但若疫情繼續蔓延,各地繼續推遲復工時間,第二產業情況將不容樂觀。由此我們認為不必對復工過于恐慌,可利用大數據準確定位人群,以免影響正常的經濟生產活動,使得經濟停頓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3、疫情對第一產業影響相對較小


      回顧2003年產值情況,二季度增速雖有所下降,但待疫情褪去后恢復較快并仍能保持穩定增長。細分行業來看,漁業情況較為穩定,雖部分水產品出口受阻,但水產市場總體平穩,03年漁業產值可達3137.6億元,同比增長5.6%。疫情對林、牧業影響較小,二季度同比雖有所下滑但仍能保持正增長,且下半年林業、牧業產能修復較快,全年同比分別為20%和12.8%。相較之下,2003年農業產值下行情況較為顯著,受疫情影響,二季度農業總產值為2980.8億元,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至-3.7%。下半年疫情有所好轉,三季度增速已回升至4.0%,但因四季度部分地區受洪澇災害影響全年農業總產值同比下降至-0.4%。總體而言,農、林、牧、漁的修復能力很強,疫情很難對其造成長期影響。近年來,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不斷下降,2019年第一產業貢獻率為3.8%,可見農林牧漁對經濟整體的影響程度有限。總體來看,若疫情能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第一產業將能維持正常增長。



      需警惕激進政策對經濟帶來不必要的沖擊。我們認為面對疫情需加強防疫力度,但不應采取過分極端的措施,尤其需要警惕各地政策層層加碼各自為政走極端。例如目前出現的道路阻斷、封路等問題,或導致物流受阻,致使農業飼料無法運送從而給第一產業帶來二次打擊。我們建議應以封人不封城思路做好疫情防控,警惕政策走極端而給經濟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二、冷靜應對WHO決定,兼顧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做好自己的工作


      1、科學理性、管理適當,防止過猶不及


      中國經濟在2019年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剛剛出現企穩跡象,新冠肺炎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的經濟增長增加額外的擾動。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是取決于疫情病理規律與疫情傳播動態,二是取決于疫情防控措施及科學有效管理。


      鑒于新冠肺炎的傳染性要強于非典,政府采取了空前的措施抑制疫情擴散。盡管疫情嚴峻,以下事實說明不至于對經濟增長過度悲觀:首先,非典疫情時期只影響了當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長率,在2003年下半年經濟快速增長,2003年全年GDP實際增速達到10%,仍高于2002年。病理專家普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將在2月中旬達到拐點、發病高峰結束,3月份可以基本控制疫情,所以預計疫情對我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影響較大,其后將逐季恢復并上行。其次,經濟受此類疫情的影響主要在第三產業,尤其是批發零售業最為嚴重,而且春節期間本就是消費旺季。但是非典疫情時期我國還沒有大規模普及電商,而2020年網絡購物已經高度發達,即使出現了部分交通受阻并延遲發貨的情況,零售消費仍可通過自動后置于年內其他時段抵補。再者,雖然政府延遲了春節假期,但是春節本就是停工時期,部分民營企業在往常年份也是正月十五過后正式開工,而2003年的非典疫情時期完全在春節假期之后。最后,新冠肺炎的傳染性雖然強于非典,但致死率弱于非典,加之政府高度重視,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十分高效,有助于增強人民對疫情過后經濟增長快速恢復的信心。


      除了科學理性地判斷疫情,也要管理適當,強化隔離,減少封城,防止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地限制生產。只有在可控的范圍內恢復生產,經濟的影響才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極端措施下的完全封城、阻斷交通對經濟恢復影響較大。雖然恰逢春節假期,但如果長期采取極端措施仍然會影響開工,令民營經濟復工困難。比如近期因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地方“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出現蔬菜等“菜籃子”產品出不了村、進不了城,畜禽養殖所需飼料難以及時補充,種畜禽無法調運等問題。部分養殖戶只好將家禽宰殺掩埋,經濟損失較大。針對這種情況,2020年1月30日中國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三部委發布《關于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要求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嚴禁未經批準阻斷“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


      2、貨幣寬松、定向支持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沖擊的形勢面前,我們建議應進行進一步的貨幣寬松。對小微、民營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實行定向降息、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構建“三定支持”。央行和銀保監會已經開始指導部署。2020年1月28日央行表示,考慮到節后到期資金規模較大,將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及時投放充足的流動性,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1月26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稱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


      首先是定向降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9年12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要求2020年要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除了調降政策利率MLF引導LPR跟降,我們認為應當果斷采取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尤其是疫區企業的融資成本。人民銀行一直主張通過各種考核手段促使銀行降成本,從而壓降加點的部分。我們認為在此基礎上應當進一步通過結構性政策實施降息和貸款展期等方式,從而進行精準滴灌。目前多家商業銀行已開始落實具體行動支持小微企業。2020年1月29日,渤海銀行公告稱對于疫情影響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湖北省內小微企業貸款,在現行基礎上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2020年1月29日,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公告稱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小微企業貸款、個人經營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2020年1月30日,北京銀行推出應對疫情、強化金融支持的小微企業專屬信貸產品“京誠貸”。此產品專門服務受疫情影響臨時停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小微企業,通過續貸、延期等方式,為相關企業提供信貸資金。同時,下調受困企業貸款利率,降成本、保生產。北京銀行還特別為“京誠貸”設立專屬綠色通道,確保極速審批、審畢即貸。其次是定向降準。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下調空間,而且我國獨創的“三檔兩優”準備金率框架可以同時兼顧貨幣政策的總量和結構。雖然2020年1月央行已經實行普遍降準,我們仍建議央行在2020年2月份使用定向降準工具,通過為銀行降成本的方式釋放結構性流動性以支持小微、民營企業。再者要定向再貸款。定向再貸款也是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重要手段,比如央行于2019年8月增加了5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央行應強化運用再貸款工具-尤其是支小、支農再貸款工具,可以增加中小銀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和涉農的貸款發放,以達到精準滴灌的目的。


      3、財政補貼、稅費優惠


      2020年之前已經出臺不少降費減稅的措施,未發生疫情時我們預計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措施以結構性政策(如針對高科技、小微企業等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結構性減稅降費措施)為主。但是基于全面建設健康社會的GDP翻番目標,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沖擊的情況下,我們建議政府采用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支出,同時擴大補貼并對進行定向稅費優惠。


      我們建議適當增加赤字率。未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時,我們預計2020赤字占GDP比重為3.0%左右。在發生疫情的情形下,我們建議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的力度,赤字率可以稍微突破3.0%,不必死守3.0%的界限。同時我們認為中央財政應多承擔,減少地方聯合出資。經過2018年的結構性去杠桿,我國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體系目前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中央財政要敢于加杠桿,同時地方穩杠桿、個人減杠桿,依然可以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批發零售、交通運輸、旅游休閑、餐飲酒店、文娛媒體等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春節期間本是消費旺季,新冠肺炎疫情對這些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較為嚴重的影響。此外,這些行業均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數量巨大,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可能失業人員增加,進一步抬高我國失業率水平。所以我們建議對部分行業和企業給予稅費優惠。比如在非典疫情時期,為了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受疫情直接影響比較突出的部分行業在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財政部也對相關行業減免了15項政府性基金。盡管財政部此前已經實施了大規模的降費減稅,但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仍建議比照非典疫情時期,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實施定向的稅費優惠,以穩定就業和促進增長。


      我們建議財政政策重點發力新基建和公共服務投資。面對疫情帶給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財政政策應進一步發力,以地方專項債為抓手,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以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具體而言,一是重點部署5G、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新基建”。在應對本次疫情過程中,互聯網通信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從長遠來看,抓住5G這一歷史性機遇對于激發投資活力、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長期增長潛力,從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根據賽迪發布的《2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測算,預計到2026年,我國5G基礎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1.15萬億元。而就投資5G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而言,經我們測算,到2030年,預計5G將帶動直接產出3.4萬億,間接產出6.2萬億。按照2017年投入產出表中各行業的增加值率轉換為增加值口徑計算后,2030年5G將直接拉動GDP1.3萬億,間接拉動2.1萬億,總和3.4萬億。


      除了投向基建,尤其是新基建領域之外,財政支出方向應該滿足疫情地區的社會公共服務需求,比如醫療服務、公共設施等領域的需求。此外對于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鄉村扶貧與振興的相關投入也十分必要。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發現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風險事件,我國部分地區醫療服務設施仍然有限,公共服務領域仍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除此之外,公共服務領域也是保障民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公共服務領域也應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著力點。對于老舊小區改造,國務院參事仇保興表示,據初步估算,我國城鎮需綜合改造的老舊小區投資總額可高達4萬億元,如改造期為五年,每年可新增投資約8000億元以上。對于醫療服務領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床位數達到6張。按照該比例按照每醫療床位投資成本104萬元初步測算,每年可拉動投資1500億元以上。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 網站聲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臺,對具體的交易過程及信息的真實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 咨詢熱線:010-57895369 電話: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權所有:嬰童招商網 【www.huazhuanjixie.cn】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 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60322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