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母乳鬧肚子,被診斷為乳糖不耐受,這是貧窮基因嗎? |
發布日期:2020/2/26 發布者:zgytzsw 共閱30927次 |
這天,一位產婦帶著寶寶,來門診做產后42天復查。在給小寶寶檢查身體時,媽媽說,小孩子吃奶后,常常出現腹脹,哭鬧,吐奶,腹瀉等情況,擔心寶寶是不是病了。經過醫生的檢查,發現寶寶沒有什么疾病。而是存在乳糖不耐受現象。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寶寶身體內的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母乳或者是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的腹瀉的情況,稱為乳糖不耐受。該癥狀存在與否和基因變異有關,不具傳染性。有些寶寶的癥狀會隨時間減輕或加重。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母乳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寶寶身體臟腑器官正處于發育的階段,其中小腸中的空腸黏膜表面絨毛的頂端乳糖酶的分泌量或活性不高,不能完全的消化的分解乳汁中的乳糖,部分的乳糖就會被結腸菌群分解成乳酸,氫氣,二氧化碳等從而刺激了腸道壁,而使寶寶出現了脹氣,哭鬧煩躁不安,有的還會誘發腸絞痛等現象。從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分布來看,多數祖籍西歐的人基因中存在變異,意味著他們能夠終生消化乳糖,而東亞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和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族則多數沒有該變異,意味著他們成年后會出現乳糖不耐受。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