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研討會召開助推乳品安全 |
發布日期:2020/2/25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559次 |
第四屆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研討會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城攝 與會專家指出,面對不斷增長的乳品貿易和社會各界對于乳品質量安全的高要求,今后我國進口乳品檢驗監管在政策導向上.將重點突出風險分析、全過程監管、食品安全國際共治等方面”。 隨著乳制品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消費市場的升級,2008-2016年間,我國乳制品貿易增長迅速:2016年,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較2008年同期增長5倍:從35.6萬噸增至218萬噸;2016年,我國乳制品總金額較2008年同期增長6倍:從9億美元增至64.4億美元。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研討會在中荷兩國輪轉走過3個年頭。此次研討會旨在延續中荷兩國在乳品產業鏈安全管理與科研方面深入的交流與合作,鞏固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此次會議以“乳企注冊與產業健康”為主題,由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荷蘭皇家菲仕蘭協辦,邀請了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以及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的專家等以及荷蘭皇家菲仕蘭等相關企業代表相互交流,共同探討中荷乳業的未來發展。 將安全防線前移 視奶農為戰略聯合體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致辭中表示,通過中荷兩國乳業的持續交流能夠日漸清晰地看到荷蘭乳業形成優勢的主要因素有四點:其一,是其種牛和牧場成熟的管理經驗;其二,是乳品加工企業持續不斷的科研與積累;其三,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堅持農場主是乳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將檢測防線前移至奶農、運奶司機等每一個鏈條;其四,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利益不僅僅屬于企業,而是將奶農視作戰略聯合體,將奶農的利益與乳企的發展相關聯”的理念。 孟素荷表示,我國自2008年以來以乳制品工業為代表的食品行業艱難上行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企業完善自我,重拾消費者信任的過程;為此,行業做了很多,我們亦有了階段性的進步,其重要標志就是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的落地實施。截至今年9月20日,共有53家企業297個品種通過了國家食藥總局被國外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政府在這個事情上的辦事效率之高出乎了很多企業的預料。所以,我認為:中國乳品行業的進步,是政府監管能力和乳品生產企業產品品質和安全水平共同的進步與提升。 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王鐵良在會上指出,乳制品攝入量的多少是一個國家的主要標志,乳品的加工程度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發展的程度。未來,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要認真思考,為東北乃至全國乳品振興過程作出貢獻。 作為一家知名跨國嬰配乳粉生產企業,荷蘭皇家菲仕蘭又是如何看待乳企注冊與產業健康的呢?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配方注冊制對企業的研發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菲仕蘭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設立創新中心,在新加坡有專門針對亞太區市場的研發中心,一共有將近500個全職科學家從配方、營養、口感、包裝等方面系統地進行產品研發。 他表示,“今天,無論是原奶、乳制品,還是嬰幼兒配方產品,中國乳業的安全水平已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安全永遠在路上。” 助推中荷兩國乳品監管體系的深度交流 中荷乳業專家們帶來了有關兩國乳業發展的相關精彩內容。其中,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帶來了“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及其與監管的銜接”的深度報告。 他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已獲注冊的約300個配方與已正式受理約1000個配方相比約占1/3,再加上已發出補正通知的及正在審評中的數量,從數量上已經超過受理數量的大部分,意味著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技術審評和行政審批快速高效。并且已經獲得配方注冊的產品,多為主要企業的主流品牌,因此目前也能確保大部分的市場供應。 姜毓君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使得企業更多地聚焦于配方科學性、原料安全性和標簽規范性等諸多消費者關注的方面。同時,注冊與監管銜接的若干問題,也成為企業獲得注冊后監管部門未來的工作方向。 國家食藥總局《食品安全法》修訂專家張守文教授分享了“中國政府在乳制品行業大力推行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制度”的報告。他談到,“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委托第三方機構或其他專業單位,組織食品安全專業檢查人員,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實施的全面檢查,即全過程檢查。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措施,是發現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系統性風險,提升食品安全事中事后監管效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張守文介紹說,公開體系檢查結果已經成為常態,不合格企業被逐一“點名曝光”;倒逼企業加強生產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法律義務;督促企業主動查找自身原因,并通過網站等媒體渠道,把自身查找出的原因、整改采取的措施告知公眾,取信于民,把失去的市場再奪回來。 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獸醫和植物檢疫農業參贊Henk Stigter作了“荷蘭乳業之法規標準與監管制度”的相關報告,他分析了荷蘭乳業的發展狀況,尤其是在保證荷蘭乳制品質量安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聚焦荷蘭乳業在監管法規方面的主要工作,為我國乳業監管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陳穎研究員作了“中國乳制品進口政策及展望”的報告,陳穎介紹說,近年來,乳制品貿易增長迅速,我國2016年進口乳制品總量達到218萬噸,比2008年同期增長5倍。我國進口乳制品監管的法律法規依據可以簡要概括為“三法四條例 ”。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 她指出,近年來,隨著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乳制品監管不斷加強,各國政府、企業也對輸華乳品的質量安全給予了高度重視。進口乳品的合格率(以進口批次計算)保持在99.7%以上。 “隨著乳品原料采購的全球化,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他等貿易形式的多樣化,我國對進口乳制品的管理難度加大。”她表示,未來,在今后進口乳品檢驗監管的政策導向上,我國監管部門將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大風險分析工作的力度;推動全過程監管的進一步深入;政府監管部門和進口乳企通力合作,實現食品安全國際共治。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