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導致失業?恰恰相反未來店員還可在家辦公! |
發布日期:2020/2/25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426次 |
當阿里在造物節推出“無人零售”快閃店后,關于“無人零售會不會提升失業率”的討論盛囂塵上。近日,天貓“無人零售”負責人應宏表示,無人零售店雖然取代了機械崗位,但卻催生了更多智能化的后臺崗位,未來店員甚至可以在家上班。 不曾對外開放的新零售技術實驗室,天貓無人零售商用技術正在這里錘煉和升級 繼“經濟共享”的熱潮之后,“無人零售”迅速崛起。 從去年12月亞馬遜的Amazon Go推出概念視頻開始,無人系列熱度只增不減、越來越多的巨頭及創業者紛紛試水。 尤其,過去一段時間,隨著阿里巴巴陸續推出了“天貓無人超市”、“天貓汽車自動售賣機”等一系列無人黑科技,引發了業內廣泛討論。但關于無人系列的質疑也甚囂塵上。 “有人認為無人零售業態會對傳統商業機會、就業機會產生負面影響,你對此作何回應?”在8月8號某記者見面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就受到來自記者的提問。 “就業機會的增長主要來自創新。像‘新零售’這樣的商業創新一定會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和就業機會”,8月8日,阿里巴巴CEO張勇(逍遙子)接受采訪談及最近廣受關注的新零售業態,以及關于傳統商業的機會、就業機會討論時表示,“新零售的目標是創造新機會,新崗位”。 風口上巨頭集體入局 無人零售集體爆發 今年7月,無人零售店首次現身淘寶造物節——顧客通過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離店前通過“結算門”完成支付,全程無人收銀。目前,該項目團隊已被納入“天貓新零售戰略大圖”中,并于月前低調進駐“新零售技術實驗室”,專心攻克、研發能應用于更大客流量、更復雜商業場景的無人零售難題。 天貓“無人零售”負責人應宏透露: “計劃今年年底完成技術升級,并在杭州落成全球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零售實體店,向廣大消費者長期開放。” 時隔20天,天貓與新銳彩妝品牌瑪麗黛佳合作的首臺無人彩妝機亮相杭州西湖銀泰,這臺無人彩妝機的外表類似于可樂販賣機,消費者只需要關注品牌天貓旗艦店并付款,咔噠一聲之后,就能從販賣機取走選好色號的口紅,像買可樂和礦泉水一樣買口紅。 幾乎同時,天貓在汽車節上宣布將推出“汽車自動販售機”,相比前兩者更為酷炫,其外形酷似立體車庫,買車人只要按下按鈕,伴隨著托盤的緩緩轉動,提車口的燈亮了起來,一輛嶄新汽車就出現在眼前。這樣的“天貓汽車自動販賣機”有望在年內和消費者見面。 只要芝麻信用達到750分,購買一輛汽車的時間可以從數小時縮短至幾十分鐘。使汽車的銷量和效率亦大幅提升,終端銷售人員將有更多時間來為消費者做售后服務和指導,告別曾經單一的“賣賣賣”模式。 阿里的無人零售引發了行業震蕩。 7月10日對外宣布將開出首家汽車超市,五天之后,蘇寧第一家無人汽車超市在南京開業。沒有銷售員、沒有服務員,更沒有收銀員,是這家店的特色。 8月8日,天虹股份攜手遠望谷打造的無人便利店“Well GO”亮相深圳。據悉,消費者需要掃描二維碼后進門,通過天虹手機APP虹領巾或微信完成會員身份的注冊或識別后,方可進入挑選商品。 結賬時,消費者需將全部商品放到收銀臺感應區,此時顯示屏會出現一個二維碼,掃描確認購買者的身份后,顯示屏上將顯示購物的明細和總金額。消費者可以通過虹支付(虹領巾APP支付)、支付寶、微信三種方式買單。 除此之外,類似“淘咖啡”的無人便利店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地落地。據悉,目前,在全國進行技術測試的無人便利店有20個左右。 政府發聲、外媒點贊 他們為無人零售正名 面對質疑,無人零售業市場的迅速擴張卻得到了政府的積極回應和外媒的密集點贊。 2017年7月3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天貓新零售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天貓新零售戰略對我國零售業效率提升價值得到國家肯定。同時在7月12日,《人民日報》發布了評論文章,點贊阿里巴巴探索的“無人超市”等新零售業態。 8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也在一篇題為:《即將來到中國:販賣機也可以賣高端汽車了》的文章中指出,這臺巨大的自動售貨機象征著中國的能量以及全球對于即買即到的即時需求。阿里巴巴正在領導各個領域的新零售轉型,模糊線上線下的購物界限,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金融時報》發文稱,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了零售業界的新模式,將網上購物與實體店融為一體,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收集更多的大數據來引發消費者的二次消費。 英國《每日郵報》表示,從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宣傳視頻中看到,“購買汽車就像購買可口可樂”,而這些機器的背后是中國消費力爆發的體現。數據顯示,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8.5%,超過國內GDP6.9%的增速。 中國環球電視網在報道中提到,一些消費者會因為銷售人員將不會像在實際店里一樣“跟隨他們”,而感到激動。 對于無人零售引發的就業機會減少的恐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作了正面回應。 他表示,阿里巴巴的出發點不是把所有的東西變成無人,該有人服務的時候必須要有人。很多的新零售跨界的嘗試,最終是希望不管服務的形態和載體發生什么變化,但必須要通過技術和數據的運用,讓客戶有更好的洞察,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阿里不是零售公司,是幫助商家做零售的公司。新零售的目標不是干掉誰,而是促使各種業態的融合最終創造出新機會和新業態。技術、數據和行業生態的結合,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線上線下的融合只是其中的一種。如同汽車業替代馬車業一樣,短期的挑戰和融合最終帶來了生產要素的重組,新的商業機會和工作崗位的出現”。張勇說。 一組數據也說明了這個問題,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上直接和間接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未來,阿里巴巴通過“五新”戰略,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崗位遠不止3000萬個。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