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錯失飛鶴、君樂寶、伊利的代理商們:做母嬰營養品專家,趁早! |
發布日期:2020/2/13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221次 |
大而全,小而美,是母嬰代理商轉型兩條路。有想法者成就平臺,有能力者成為專家。 今天,介紹一位“專家型”母嬰營養品代理商。 年銷售額在千萬左右的母嬰代理商,比比皆是,大多以地代為主,利潤率不高,但好在沒養沒養那么多人。 在以前行業“順風順水”做的時候,八九百萬銷售額還算滋潤,因為毛利比較高。 而到了嬰童行業拐點期,依然是這個數字,就顯得有點吃力。 并且這個數字很難再上量。 “因為錯失了飛鶴、君樂寶、伊利、澳優這些品牌的發展機會,現在他們的渠道結構已經趨于穩定,拿不到好的代理權。” 而眼下,自己手里卻有一堆品牌,并且哪個量都不高。 轉型,迫在眉睫。 代理商轉型服務商 從2018年開始,優眾嬰童總經理張坤就開始思考如何轉型,彼時,張坤手里有若干個品類,奶粉、輔食、紙尿褲,還有營養品。 “產品太多,最大的弊端就是,精力兼顧不到,年銷售50萬的奶粉品牌與200萬的奶粉品牌,一樣要付出精力去經營。”張坤無奈地說,是時候斷舍離了。 但是,如何斷呢? “年銷量在50萬以下的‘低效能’品牌,都砍掉了。”張坤表示。 但是,這還不夠。 如果僅僅以銷售額高低排序作為取舍指標,那么,團隊依然要把精力分散在不同的品類上,并且更吃力。 索性,直接砍掉品類。“有個奶粉品牌在我這里年銷售額200萬,也放手了。” “現在,專注做母嬰營養品。” 張坤說,做全行業的“雜家”,還不如做營養品行業的專家。 “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專業,因為大家都沒有投入全部精力去鉆研,現在我自己先專業起來,再帶動門店專業。” 優眾嬰童總經理 張坤 如何做營養品 專業這個詞,走到哪里都能聽見。但是真正的專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到底什么是專業? 張坤認為,在營養品品類上,有三個方面:產品專業、營養知識專業、服務力專業。 “如果能夠做到產品專業,那么,門店的營養品營銷就成功了10%—15%;如果能夠做到營養知識專業,那么就成功了30%,再加上服務力,還能再增長40%。” 但是,現在很多連鎖與門店,只能勉強做到第一點,還是在品牌商以及代理商的引導下。 說的直白點,就是有好產品,也不會賣。 為此,張坤花了一番心思去研究。 在產品上,張坤盡量向大品牌、有生命力的品牌靠攏。 張坤說,“首先產品要安全,品質好,不能出事。”而品牌能夠生產出好產品的前提是有個好工廠。 張坤判斷產品品質的基本標準是,工廠實力。 所以目前,張坤接的營養品品牌有個共同特點——都有透明工廠。 張坤曾帶著合作伙伴去考察過,“真正有實力的工廠,是讓人一看就著魔的,回去以后,合作伙伴都表示,這下可以安心做產品了。” 而“穩定軍心”以后,服務商的價值就體現出來,接下來就是“指哪打哪”。 為了提高門店的營養品專業度,張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培訓“組合拳”。 簡言之,“微信培訓+貼柜培訓+集中培訓+大型培訓”。 微信培訓的是基礎知識,碎片化學習與實時回復,及時解決店員在銷售中遇到的問題; 貼柜培訓的是實戰技能,到店巡店,因地制宜,面對面指導,手把手教店員如何將營養品知識轉化成銷售技巧; 集中培訓的是單品集中學習,每月一次,將縣級單位的店員集中起來,密集突破一天,比如,益生菌專場; 大型培訓的是營養綜合知識,半年一次,3天2夜,培養店員與導購的營養知識全局觀,在互動與學習中系統掌握營養品知識。 但這還沒有完,最重要的一步是,“提煉一句話賣點”。 畢竟現在的培訓太多了,店員要想記住這些知識也不是易事,“我們綜合市場需求與產品亮點,為導購提煉出一句話賣點,這樣記憶成本就小很多。” 這是建立在深入淺出的基礎上的,店員導購必須參加完培訓,真正了解背后的原理,這句話才會內化為每一個店員的專業與能力,反之,這只不過是一句普通的話而已。 為了做好這些,張坤聘請了專職營養師。代理商團隊里擁有專職營養師的并不多,這足以看出張坤想要做好這件事情的決心。 張坤未來的目標是,成為區域第一的營養健康服務商。 “我一直堅持自己的思路,等我們銷量做到更大份額的時候,更多的人就會認可這種操作方法。”張坤說。 細分與專業,可以說是代理商未來的出路。 “只做營養品以后,我們今年的業績直線增長,僅操盤營養品一個品類,已經超過了原來左右品類銷售的總和。”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