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良行為糾正對策 |
發布日期:2019/10/10 發布者:zgytzsw 共閱33713次 |
兒童在成長中,不僅身體容易發生疾病,心理上也常會出現一些偏差。父母怎樣進行糾正?
一.兒童攻擊行為 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搶他人的物品。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表現為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糾正對策: 1.創造不利于攻擊行為的環境 為寶貝提供足夠的玩具和足夠玩玩具的時間,不讓寶貝玩帶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看有暴力鏡頭的電視,在寶貝面前家人要避免爭執或吵鬧。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寶貝搶來別的小伙伴的東西就要沒收,或者讓他去還給別人。 3.對孩子的攻擊行為進行冷處理 當寶貝發生這種行為后,可暫時對他不理睬,用這種冷漠的方式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這樣能讓寶貝自己平靜下來。 4.引導有攻擊行為的寶貝進行移情換位 引導寶貝想象別的孩子在受到攻擊后的感覺和心情,再讓寶貝換位想象。 二、兒童退縮行為 多發生于5-7歲的寶貝。比如,寶貝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因而出現少動、發呆、退縮等行為表現,且很長時間也不能適應新的環境。 糾正對策: 1.父母應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 讓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寶貝的勇敢精神,丟掉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杖”,獨立“行走”。 2.鼓勵寶貝多交朋友并和伙伴們多玩耍 要讓寶貝多參加集體活動,適應公共場所的各種活動,與小伙伴們建立友誼。 3.父母不要溺愛寶貝 避免溺愛寶貝,否則容易造成寶貝過分依賴,而產生退縮行為。 三、兒童嫉妒行為 嫉妒是一種別人比自己優越時,所產生的一種憎恨情緒和不接納的行為。嫉妒在寶貝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通常,幼兒的嫉妒行為往往表現得比較直接,如別的孩子親近自己的媽媽,他會立即跑過去把那個孩子推開。當別的孩子擁有比自己更多更好的玩具時,嫉妒心強的孩子就會去搶別人的玩具。 糾正對策 1.幫助寶貝克服不足 嫉妒心強的寶貝,往往是由于存在某種方面的不足而導致產生嫉妒情緒。父母應當幫助寶貝找出自身的不足,幫助他努力克服。比如,有的寶貝看見別的小朋友畫畫比自己好而嫉妒時,父母就要想辦法幫助寶貝提高繪畫能力,幫助寶貝消除嫉妒心理。 2.引導寶貝正確競爭 父母要經常告訴寶貝,別人肯定有許多優點值得去向他學習,自己生氣并不是本事,應該自己好好努力。 3.做寶貝的榜樣 父母自己應當開朗、豁達,不為一些小事計較,為寶貝樹立良好的榜樣 。久而久之,寶貝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豁達的個性。 四、兒童暴怒行為 寶貝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或受到小挫折時,出現劇烈的情緒變化,如哭鬧、打滾、扔東西、撕毀物品,甚至用頭撞墻,拍打腦袋,短時間內無法通過勸說而終止的行為就是暴怒行為。有暴怒行為的寶貝還有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如難以和小朋友相處、建立友誼及適應集體生活,難以冷靜處事等。 糾正對策: 1.冷處理法 寶貝發脾氣時,父母可以先置之不理,久了寶貝會自己平息。不要在寶貝發脾氣時,父母也向他發火,一來會使寶貝情緒更加激動,二來會讓寶貝覺得大人也是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的,以后他會更加以暴怒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2.轉移注意法 如果寶貝是因為父母不帶他出去玩而發脾氣時,可用他喜愛看的動畫電視來吸引他,轉移他的注意。 3.暴怒發作后的處理 不能讓寶貝在家庭中有任何特權和特殊地位,要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助長寶貝的“自我中心”意識和“養尊處優”感,也不能以遷就、寵愛代替正當的教育。要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講道理和學習理解他人的人。 4.拋棄家長制思想 父母應當拋棄家長制思想,與寶貝說話要用商量、引導和激勵的語氣,而不要命令或者指責。 5.盡量滿足寶貝的合理要求。 對于寶貝的各種要求,父母必須客觀分析。如果寶貝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應該予以滿足;如果不合理則不可遷就,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如果寶貝是采用要挾手段,也不能滿足他。 五、兒童依賴行為 依賴行為是指兒童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并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有的父母對寶貝生活的各個方面過分照料,事事包辦,處處代替,使孩子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一旦離開父母,就不知所措。 糾正對策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