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心理 |
發布日期:2019/9/25 發布者:zgytzsw 共閱36160次 |
嚴重的自卑感會造成人的心理變態,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但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家長可嘗試采取調適措施來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如何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心理的相關內容。 如何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心理 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不僅要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過人之處。 學會正確地歸因。不能因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這次失敗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提高自信心。當你在干一件事之前,首先應有勇氣,堅信自己能干好。但在具體施行時,應考慮可能遇到的困難。 這樣即使你失敗了,也會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準備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導致心理失調。體驗成功。經常回憶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事,合理想象將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發自信心。 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狀的信心。建立新的興奮點。當你處于劣勢或面對自己的弱項時。
怎樣引導幼兒克服自卑心理 積極應對,亡羊補牢孩子是單純的,他的想法、情感會毫無保留的顯現在臉上,因此,爸爸媽媽應多讀讀寫在孩子臉上的文字:“高興”還是“不高興”。爸爸媽媽要以一顆敏感的心去對待孩子的各種想法和提問,多關心孩子的在園生活。 如果爸爸媽媽是敏感的,那么會容易發現你的孩子是自尊的,還是自卑的。如果發現孩子自卑了,那么爸爸媽媽也不要心慌,應該想辦法,積極補救。可以與老師深入交談,分析孩子日常的表現,查找出孩子自卑的根源,然后才可以對癥下藥。 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時候,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優點,慢慢的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首先肯定自己。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其次,逐漸提高孩子在弱項上的表現和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和爸爸媽媽比賽,爸爸媽媽假裝比孩子差。 讓他覺得至少自己比爸爸媽媽強;然后再逐漸提高要求,讓孩子在不斷挑戰自我成功中獲得自信。最后再讓孩子回到集體中,爸爸媽媽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讓孩子的這個能力在小朋友面前有一個表現的機會。這樣孩子自信心得到強化,自卑也就離他越來越遠了。 我們怎樣克服自卑心理 我們還知道,人生中的問題總是接連不斷的,即使非常善于合作的人也會遇到各種難題。誰都不會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世上所有的人,主宰了世界的一切。我們的身體雖然脆弱,生命雖然短暫,但是仍要對人生的三大問題不斷豐富和補充。我們可以先找一個暫時的答案,但是絕不可以只滿足于現在的成績。 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繼續努力,而努力的前提則是與人合作,這樣的奮斗才有意義、有希望,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得以改變。人類永遠不會達到自己終極的目標,這是眾所周知的。如果某個人或整個人類已經到達了不存在任何困難的境地。 那么未來的一切都可以預料,落到可事都可以提前做好,這樣的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未來不會出現落到可出人意料的事,那我們還期待什么呢?事實上,正是生活的不確定性引起了我們人類的興趣。如果我們對任何事都一清二楚了,我們想知道的事都已經知道,那么探索和發現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科學也就走向了終點,我們的生活好像成了一段耳熟能詳的故事。曾被我們追求的藝術和宗教,也將失去其原有的意義。不過還好生活并非這么容易就被耗盡。人類在不斷地奮斗,我們也弄能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并積極合作為社會做貢獻。 兒童自卑心理的早期征兆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無疑,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 霍夫曼還認為,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如下早期征兆。常年情緒低落: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郁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過度怕羞: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愿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伙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過分追求表揚:自卑兒童盡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采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