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行才能讓孩子不對你失望 |
發布日期:2019/7/15 發布者:zgytzsw 共閱43312次 |
一諾千金,言出必行,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一張白紙一樣的孩子,你的行為其實也是在渲染孩子白紙的一生,做的好與壞也就是孩子的好與壞,尤其是關于信譽這一方面。口頭上的遵守約定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全看自身履約的道德素養,當你反復出爾反爾時,不僅孩子會變壞,而且他也會對你失望。 也許是因為周六玩得太開心、太辛苦了,以至于周日早晨起來,坐上早餐桌,明明的第一句話便是,“媽媽,我今天哪兒也不想去,就想在家里呆著”;媽媽一聽正中下懷,也接著說道,“好,我們就在家里休息,媽媽也不想出去呢”!明明又再次肯定道,“那媽媽和我都在家,我們哪也不去”。媽媽干脆而肯定地說“好,一言為定”!明明自己看書、陪弟弟玩,再和爸爸一起講故事,而媽媽則在廚房里悠哉悠哉地為大家準備午餐,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午睡時間和以往一樣,弟弟睡覺,而哥哥則在自己屋里安靜地玩。 就在弟弟睡了一個多小時,感覺很快就要醒來之時,媽媽突發奇想,晚上把冰箱里的螃蟹拿出來蒸著吃了吧,但轉念一想,家里沒有生姜了;爸爸便提議,反正明明也沒有睡,不如媽媽帶著小朋友去超市逛一圈,買塊生姜回來吧!媽媽一聽也對,于是便來到明明屋里,和小朋友有了如下對話:
媽媽:明明,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去Safeway? 明明:去Safeway干嗎? 媽媽:媽媽想吃螃蟹,咱們去買一塊生姜。 (媽媽本以為自己在屋里玩得無聊的小朋友會滿口答應,沒想到...) 明明:不,我不去! 媽媽:為什么? 明明:我已經說過了,今天哪也不去,就呆在家里。 媽媽:你真的不去?那媽媽自己去了? 明明:不!媽媽,你也不要去,你也說不想出去,就和我呆在家里的。 (媽媽一想,也是呀,早餐之時,是與明明有如此的約定) 媽媽:好吧!那媽媽遵守與你的約定,我也不去Safeway了,那你現在要不要下樓? 明明:不要,你下樓吧!我在玩一會兒,等弟弟醒了,你再來接我。 小事情,大道理,其實真的是一件芝麻小事,如果媽媽堅持要自己去買生姜,明明估計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抗,但想必媽媽在小朋友心目的形象將會大打折扣,事后媽媽還真慶幸自己做了明智的選擇與決定。遵守與孩子的約定,貌似簡單,但其中的教育契機還是很豐富的。
【增進感情】感情是逐漸培養起來的,包括親子之情也是同樣,并不是說和誰在一起的時間長,感情就會好。在爸爸和媽媽之間,明明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媽媽,并且凡事都站在媽媽的立場,與其說是因為媽媽照顧小朋友的時間多一些,不如說是這種感情正是從簡單的遵守約定中建立起來的。設身處地地為小朋友想一想,誰愿意與一個不遵守約定的媽媽做朋友?誰又愿意與如此之人建立感情? 【互相尊重】再小的小朋友,也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想必媽媽也有同感,自己與朋友約定了一件事情,但朋友爽約了,媽媽心里是不是很不舒服?感覺自己沒有受到朋友的尊重?其實小朋友亦是如此,他們雖然嘴上可能不說,但心里一定是明白的。媽媽與明明約定的事情(如中午在自己房間里玩要安靜),一定是希望小朋友要做到;那么同樣如此,明明主動提出來“今天不出門”的約定,也是希望媽媽共同遵守的,這也是一種彼此間的互相尊重吧! 【信任之感】遵守約定,其實也是一種信任感的建立。誰都希望與誠實守信之人交朋友,如果媽媽答應了明明“今天咱們都不出去”,然后又出爾反爾地以買生姜為由出門。雖說明明可能還不理解“臨時變化”、“計劃趕不上變化”,但如此“變化”所帶來的后果,正是令媽媽在明明心中信任之感的大打折扣。一塊生姜是小事,但失去了母子間的信任感,則是得不償失的。 【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特別是在小朋友有樣學樣、凡事只信賴爸爸媽媽之時,如果媽媽想明明遵守彼此間的約定,那么媽媽就一定要首先以身作則,向小朋友示范如何才能夠達到共同遵守約定這個準則。其實很多的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不愿意遵守約定,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更是他們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方式方法,此時爸爸媽媽以身做則、耳濡目染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
媽媽最后語:身邊有很多朋友問媽媽,什么才是最好的育兒方式?近四年的育兒之路,媽媽對此問題的回答是,自己的以身做則,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遵守一份“今天不出門”的約定,說得簡單,是媽媽說話算數;說得復雜,未嘗不是一種價值與責任感的教育,從約定到履行,明明做到了,媽媽在明明的監督下也做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這種教育,比每天講無數個大道理都更行之有效。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