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表里如一” |
發布日期:2019/7/2 發布者:zgytzsw 共閱43563次 |
情況 丫丫是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都很棒,吃飯、入廁、穿脫衣服、鞋子都能自理,還經常幫助別人,因此,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而在家中,乖乖女變成了嬌嬌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不如意,就撒嬌、哭鬧,父母都拿她沒辦法。她的媽媽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家也和在幼兒園一樣呢? 分析 幼兒園和家庭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老師少,而和她一樣的孩子多,許多事情都要靠他們自己來做,缺少了依靠。其次,他們在一起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快慢之差,對錯之別,表現好的孩子就會經常得到老師的贊揚,小朋友的羨慕,好上加好;表現一般的孩子也會在老師的鼓勵下不斷進步,因而形成了你好我更好的良性循環。而回到家里就不同了,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這個幫點兒,那個幫點兒,不用孩子動手,事情就都做好了。這種已形成的習慣一下子要打破,孩子肯定接受不了。 指導 通過對孩子情況的分析,我向家長提出了以下建議,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其在家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贊揚、鼓勵,激發興趣。接孩子回家后,可以與她聊一聊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是不是老師幫忙做的?當得到否定時,家長可顯出驚訝的樣子,說:“是你自己做的!媽媽都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你給表演一下好嗎?”孩子做后,家長要贊揚:“丫丫真是太棒了!”從而激發孩子自己做事的興趣。 運用游戲,激發興趣。小女孩家中都有娃娃,可以通過讓孩子當媽媽,通過給娃娃喂飯、梳辮子、穿脫衣服、鞋子等,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可以通過讓孩子來當“魔術師”,把玩具“變”整齊,讓飯菜“裝進”肚子,把衣服變到身上去等。 如果條件允許,家長還可以當攝影師,將孩子勞動的情境拍攝下來,以調動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積極性。 反饋 通過近一個月的興趣培養,丫丫做什么事都愿意自己來了,而且還能幫媽媽做許多事。她媽媽說:“我自己來!”“我能行!”“我來幫你!”都成了丫丫的口頭禪了。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