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媽媽在家,寶寶反而容易哭鬧?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
發布日期:2019/3/27 發布者:zgytzs 共閱48026次 |
01
因為孩子森森的愛著你。
孩子反差大的情況,很多媽媽都親身體會過。
平時上班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可乖巧了,只要媽媽下班一回家,孩子就180度轉變了。
吃飯一定要坐在媽媽的腿上,不肯自己吃!
小事情不順他們的心,就開始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
玩游戲、放電視,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不得靠近!
閨蜜的媽媽跟她說:“孩子跟我一天了沒見哭鬧,怎么你一回來,孩子就成這樣了?”
有一次,孩子哭的兇悍,姥姥心疼竟然對閨蜜說:“你下班后晚點兒回來,等孩子睡了之后再回家……”
what?我才是孩子的親媽啊...
媽媽在家,為什么孩子反而表現不好呢,難道是媽媽陪伴中哪里出了錯?
《美國育兒百科》里面是這樣解釋:當媽媽不在的時候,你的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他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其實是因為,他對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但在你的面前,孩子會很想嘗試各種事情,哪怕是耍無賴耍混,甚至是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哭的凄慘,你會憐惜;遇到麻煩你會幫他解決。
閨蜜說,她女兒最嚴重的一次,是當著她的面發脾氣,故意把姥姥剛煮好的面條打翻了,理由是想吃巧克力。
閨蜜說當時都氣炸了,認為這樣的舉動不可理喻,不管教簡直沒臉再為人母。
她火氣沖天的拉著孩子一頓發飆后...然,并沒有用,最后巧克力還是給了。
都說,愛是沒理由的,用在親子關系上也適用啊。
閨蜜后來告訴我們,那天是因為,姥姥怕女兒吃多了巧克力對身體不好,于是把巧克力藏起來了,雖然女兒當時沒跟姥姥鬧情緒,可都藏在心里呢。
傍晚見著媽媽回來了,心就松了,所以想著法子讓媽媽插手妥協出巧克力。
說白了,閨蜜女兒打翻面條,實際是希望媽媽插手幫忙向姥姥拿出巧克力,在她認為,媽媽能解決她所有的難題,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因為,她知道媽媽永遠是最愛她的。
03
和媽媽分離一整天,當你回家后,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會平靜的坐在那里,好像媽媽回來了跟自己沒有關系,這類慢熱性孩子,一般不善于直接表達自己,家里有這類的孩子,媽媽應該推開家門后,重新與孩子建立連接,比如,走過去拉拉孩子的小手,或者假裝呼叫孩子,土豆土豆,我是番薯,聽到請回答…
有些媽媽不懂觀察孩子的情緒,推門后會直接抱著孩子舉起來,又親又抱,慢熱型的孩子會有些抵觸,甚至會推開大人的懷抱。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分開一天后回去,孩子跟自己不親近了的原因。
有的孩子,則比較主動,看見媽媽回來了,會扒拉著不放,還會嘴里念叨著白天發生的事情,迫不及待的告訴媽媽。
這類孩子看似活潑大方,其實是最難搞定的。
他可能,剛剛還跟你嬉皮笑臉,下一秒就會賴著讓你喂飯,喂水,哭鬧。
其實,無論哪一種孩子,他們都是把媽媽當做了情緒的回收站,憋了一整天的情緒,終于可以釋放了。
努力回想下自己小時候,不難發現,在我們幼小的時候,在外面,無論多大的委屈困難都能忍住,但只要看到媽媽,所有的情緒會洶涌而出。
有時,我們忙碌了一整天,回家想放松一下時,真的一點也不想看到孩子們這幅“嘴臉”,我們多希望,迎接自己的只有笑臉和撒歡啊。
但這確實只有媽媽才能看到的模樣,是孩子內心真實情感的釋放——孩子覺得,只要在媽媽身邊,即使表達自己最深層、最原始的情緒,也是安全的。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原諒自己、愛自己。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