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輔食市場進入嚴進期 |
發布日期:2019/3/22 發布者:xuanxuan 共閱47433次 |
隨著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日益嚴格,剛剛興起的嬰幼兒輔食市場,也標準先行進入嚴進期。近日,海關總署公布2018年12月未準入境食品信息,由日本朝日集團食品株式會社生產、上海新聯紡進出口有限公司進口的24批輔食列入未準入境食品名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嬰幼兒輔食市場剛起步,除海關對輔食嚴格監管外,國家相關部門對嬰幼兒輔食行業也制定了高于歐洲的標準,從源頭進行把關。 進口輔食頻被查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2018年12月未準入境食品信息,全國海關共檢出安全項目不合格食品106批,其中,由日本朝日集團食品株式會社生產、上海新聯紡進出口有限公司進口的24批、共計24.9千克的和光堂嬰幼兒谷物輔食,因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被列入未準入境食品名單,涉及餅干、仙貝、威化餅干、谷物圈等4類谷物輔食產品。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和光堂輔食產品未進入可能與我國尚未解除對日本核輻射區食品禁令有關。據了解,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后,原質檢總局發布公告稱,禁止進口日本東京都、埼玉縣等12個都、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 公告顯示,未準入境的食品在進口檢驗時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都已依法做退貨或銷毀處理。 盡管此次產品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因是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12年8月,中國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4款日本嬰兒配方奶粉碘含量較低,其中就包括和光堂;2018年3月,由于部分奶粉包裝袋內部充入的氮氣量不足,導致無法保證賞味期限,朝日集團在其官網召回5.6萬盒和光堂奶粉。目前,和光堂旗下共有奶粉、輔食、小零食、飲料等四大類嬰幼兒食品。 生產標準趨嚴 事實上,不僅在進口端對嬰幼兒輔食嚴格監管,對于國內嬰幼兒輔食企業的產品,國家相關部門也制定更加嚴格的生產標準,加強源頭監管力度。 宋亮表示,目前,國內輔食市場尚處起步階段,雖然品牌眾多,但集中度并不高。近兩年,針對輔食行業,國家標準不斷提升,并關閉多家小型“作坊”企業,隨著國家對輔食企業要求標準和監管繼續加強,未來將推動輔食行業健康發展,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淘汰。 據了解,2018年12月2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要求企業嚴格執行鎘的臨時限量值規定要求,對使用大米為原料的,要對每批次大米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 同時,2018年6月22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關于發布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的公告》稱,為保障嬰幼兒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依據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風險評估結論,現制定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為0.06mg/kg。 值得一提的是,除歐盟,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日本等均未對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限量作出規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通過對嬰幼兒奶粉市場監管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國家在輔食市場興起之前開始按照嚴格標準來執行,為輔食市場發展帶來良好開端。 雀巢相關負責人表示:“嚴格管理標準的相繼出臺,這對消費者是最好的保障。” 據透露,今后國家在嬰幼兒食品生產方面的監管將更加嚴格,在飛行檢查基礎上實行“回頭看”。同時,還要加強對嬰幼兒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檢,切實督促嬰幼兒食品生產經營者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監管下的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嬰幼兒輔食行業起步階段既加強監管,源于該市場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中國嬰幼兒人口數量為5000萬人,消費人群數量龐大。不過,國內嬰幼兒輔食滲透率僅為25%左右,與歐美國家80%的滲透率相差甚遠。另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輔食和嬰兒奶粉消費額為1:1,中國港澳臺為1:4,內地為1:7。 “未來,國內輔食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雖然嬰幼兒主食是奶粉,但是更多的孩子未來可能要吃專業的輔食,隨著消費者未來會優生優育,對于高附加值、高品質輔食的追求是存在的。”宋亮說。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