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乳糖不耐受的癥狀 |
發布日期:2019/3/20 發布者:xuanxuan 共閱48136次 |
母乳,是初生嬰兒最理想天然并且營養豐富的食物,但 不少媽媽會發現寶寶喝下母乳之后逐漸出現了拉稀,嘔吐等癥狀,這也就是俗稱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也被稱作乳糖酶缺乏癥,主要是由于人體攝入大量乳糖后,卻因乳糖酶分泌缺少,而無法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者牛乳中的乳糖而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問題。乳糖不耐受,是世界廣泛存在的問題,主要發生在以母乳乳汁為主要食物的新生兒及嬰幼兒中 寶寶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乳糖不耐受一般分為三種: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發生率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我國新生兒的乳糖不耐受多屬于此類,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癥狀的輕重不一。 2.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多發生在腸炎后,腸絨毛頂端在腸炎時受損傷而出現酶的缺乏,而于腸炎后出現乳糖不耐受性腹瀉,需待絨毛下端向上生長至頂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瀉方止,一般需0.5~2個月。不少新生兒和早產兒在新生兒期由于腸黏膜發育不夠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暫時低下,對乳糖暫時不耐受,排便次數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數減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最常見,與人類世代飲食習慣導致基因改變相關。表現為隨年齡增長乳糖酶活性逐漸下降直至消失,引起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發病年齡和發病率存在種族與地區差異,亞洲人發病年齡為7~8歲,歐美部分民族約20歲,黃種人和黑種人發病率均高于白種人。 寶寶乳糖不耐受的癥狀主要癥狀是腹瀉每日數次至10余次,大部分患兒腸道氣體多,常帶出少量糞便在尿布上。大便多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湯樣,泡沫多,有奶塊,少數患兒有回奶或嘔吐。患兒還會伴有腹脹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鬧,排便或經治療后腹瀉好轉。腸絞痛少見,常發生在病程中,但也可發生在腹瀉前。 嚴重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生長遲緩等,多無發熱。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