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教育方法 |
發布日期:2019/1/15 發布者:zgytzsw 共閱47589次 |
孩子不聽話,不愿與家長配合,特別是寶寶總是跟媽媽唱反調,這可怎么辦?如何讓不聽話的寶寶明白你的苦心呢?
立規則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愿與家長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這時我們家長要切記,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這樣既不會妨礙別人,也容易讓孩子接受。如上街購物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他東西一律不買”。家長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例如,“你要我說幾百次,才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孩子為什么會不聽話 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她)怎么做。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話要怎么說等等。 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家長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以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了。 此時,如果我們家長與孩子進行“嚴肅的談話”,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她)的動作或行為,請他(她)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 耐心糾正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他不聽話的行為,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如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榮譽感和自尊心。他(她)很在意他人的觀感,特別在乎學校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來糾正他(她)不好的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并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通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稱贊準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