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消除孩子心理恐懼感的對策 |
發布日期:2018/12/10 發布者:zgytzsw 共閱48088次 |
恐懼事件一: 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里搶走吧? 當當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里,雙手緊緊地拽著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里來個客人,他一定拽著媽咪不松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后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里,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二:下水道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著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里的漩渦沖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著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并因此產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兒園就可能對幼兒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兒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周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 在浴缸里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里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兒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里,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三:小動物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很不高興地看著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著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里鉆。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盤,讓他通過這些了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喂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著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云散。 恐懼事件四:黑暗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著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并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里,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著,這樣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為什么都看不見,隨著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象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象,并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 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游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游戲等等,讓寶貝在游戲中驅除對黑暗的恐懼。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對象 研究發現,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害怕對象,如: 0-6個月 高分貝的噪音,突然而來的聲響,身體陡然失去支撐; 6個月-1歲 一般意義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環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歲 一般意義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傷、排便; 2-5歲 害怕黑暗、孤獨,想像中的怪獸、強盜、醫生等。 測試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嗎? 懼怕與兒童身體發育的狀況和應對能力有關,會隨著兒童體力,智力和經驗的發展而不斷消失和變換。一般來說,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害怕和恐懼,為時短暫,一種懼怕很少持續一年以上,多數在三個月內消失,很少會對兒童的行為產生嚴重的影響。 孩子的害怕屬于正常還是病態,可以根據下列問題進行測定: 1、孩子的膽怯不安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與這個事物或現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 2、離開了受驚物或現象后,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3、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象,他是否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4、經歷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說明孩子屬于正常發育過程中的膽小害怕;否則,說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懼怕的持續時間超過三四個星期,以致于喪失某種能力,伴隨明顯的癥狀:心律過速,頭暈眼花,惡心和失禁等,這需要到兒童醫院就診。 那父母們應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我們應如何防止幼兒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呢?或說父母應如何教育幼兒呢? 首先,父母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幼兒所面臨的事物,切忌言過其實地恫嚇兒童,更不能使用妖鬼等不存在的東西來欺騙孩子。因為幼兒對外界的接觸很少,經驗很有限,加之在幼兒的眼中,父母是無所不知的,他們會確定無疑地相信父母的話。父母為了尋求所謂的“安全”而制造的謊言,往往會伴隨兒童很長的時間,同時還會造成孩子不適當的恐懼。 其次,父母不要溺愛孩子。眾所周知,溺愛的不良后果不勝枚舉,但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溺愛往往是造成孩子膽小直接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初次和父母分開睡的幼兒,為了得到母親的撫慰會哭鬧著不肯單獨去睡,他會找出害怕的理由來拒絕。此時,父母千萬不要遷就孩子,否則他的“陰謀”得逞的同時也真的會相信自己謊言所說的,由此害怕單獨一人居住。父母應堅持自己的主意,以免真的會出現這種恐懼。 最后,父母本身要給幼兒做榜樣。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恐懼,那么父母自己先要無所畏懼。如果父母害怕電閃雷鳴,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聽見雷聲時,也會感染上同樣的恐懼。假如父母不能避免恐懼的話,那就盡量不讓孩子發現。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