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 開水泡米粉
有的家長覺得給寶寶沖米粉得用開水,每次給寶寶沖米粉,還得提前備好開水。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開水沖泡米粉會導致米粉中的維生素被破壞,營養價值大大降低。通常情況下,米粉只需溫水沖泡就能變成米糊,寶寶可以直接食用。

錯誤二 米粉中加糖和維生素
一些媽媽覺得米粉口味清淡寶寶不喜歡吃,于是就在米粉中加了一點糖調味。其實,嬰兒米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媽媽另外再加糖會導致米粉中熱量增加,寶寶吃了易肥胖。還有,如果媽媽剛開始給寶寶吃輔食就放糖,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口味習慣,以后不容易改正。
同樣的,媽媽也不需要在米粉中添加維生素。寶寶還小,日常飲食中的母乳、奶粉和米粉都含有維生素,能夠滿足寶寶正常發育所需。另外再添加維生素會是維生素堆積在體內,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錯誤三 把米粉當主食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添加的米粉,就和成人的米飯一樣,可以當主食了,就慢慢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喂養,增加寶寶吃米粉的量和次數。
其實這是錯誤的!寶寶在添加輔食階段快速成長,最需要的營養還是來源于母乳和配方奶中的蛋白質。米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完全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如果讓米粉代替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容易讓寶寶患上蛋白質缺乏癥,造成寶寶生長發育遲緩,而且還會抵抗力低下,愛生病。
所以寶寶1歲以內還是要以母乳和配方奶為主食,米粉和其他泥糊食物為輔。

錯誤四 給寶寶吃自制米粉
很多爸媽擔心食品安全問題,生怕外面買的米粉質量不過關,吃壞了寶寶。米粉嘛,顧名思義,米磨成粉就好了,家里也能做呀!
但其實,和市場上銷售的營養米粉比起來,自己做的米粉里,鐵的含量明顯不能滿足半歲以上寶寶的發育需要。假如不能及時給寶寶吃上魚泥、肉泥等食物補充鐵質,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錯誤五 用奶瓶給寶寶吃米粉
有一些媽媽會把沖調好的米粉放在奶瓶中讓寶寶自己吃,覺得這樣做很方便。其實,媽媽要用勺子喂寶寶吃米粉。
媽媽用勺子喂米粉能鍛煉寶寶舌頭和口腔,讓寶寶學會咀嚼和吞咽食物,為寶寶自己吃飯打下基礎。另外,媽媽用勺子喂寶寶吃米粉能讓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
錯誤六 用礦泉水或純凈水沖泡米粉
很多寶媽覺得白開水沒營養,就用礦泉水給寶寶沖米粉。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有專家指出,礦泉水不適合嬰幼兒長期飲用。因為礦泉水中礦物質含量比較高,長期大量飲用的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寶寶喝了還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表現,阻礙營養物質的吸收。
而純凈水與礦泉水恰好相反,純凈水不含雜質或細菌,也不含各種無機鹽,缺少了普通自來水中含有的礦物質等。
最推薦的還是用白開水,或者一些低鈉淡礦化度的母嬰水也可以使用。
錯誤七 米粉沖得越濃越好
有的家長在沖奶粉的時候怕寶寶吃不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多加點米粉,把米粉沖調的稠稠的,覺得這樣寶寶一下子就可以吃飽了。
其實,寶寶的胃功能比較弱,米粉又比較濃稠,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還會減少奶的攝入,使寶寶營養不良。
理想的米粉是用勺子舀起傾倒能成煉奶狀流下,成滴水狀流下就太稀,難以流下就太稠。
錯誤八 把米粉煮熟再沖
很多媽媽覺得,剛買回來的米粉是生的,需要煮一下。
如果是自制的自家磨的米粉,應該是炒米來做,不是生米,所以用水沖開,再攪成糊就行;外面買的米粉也是熟的,沒必要再煮一次。
錯誤九 就和沖奶粉一樣先加水后加米粉
有的家長不清楚米粉的沖調方法,就誤以為米粉跟奶粉的沖調方法是一樣的,先加水后加粉。
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加適量的米粉,再加入調整到約 70 ℃ 的溫水,然后輕輕用勺子攪勻,成稍稍稀一點兒的泥糊狀,適當降溫就可以食用了。
錯誤十 提前沖好,等寶寶餓了再吃
有的寶媽會給寶寶沖出一大碗米粉,寶寶餓了就吃一點。
就像奶粉沖好不能放太久一樣,米粉也不能一次沖很多、吃的時候熱一點,甚至沒吃完的留著下次再吃,沒人吃過的,最多放 2 小時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