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崔玉濤講“嬰幼兒生長與發育評估”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823次 |
作為家長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么?我們總是擔心孩子胖了或者瘦了,高了還是矮了,可是你真的知道孩子的生長發育怎么評估么?如果不是十分確定,那么聽聽專家怎么說的吧。 如何正確評估生長情況生長情況的判斷,我們可以找到確切值來測量,它的參考對象不是鄰家的孩子的身高體重。媽媽常常在說:我們家孩子不如誰誰誰家孩子長得胖、不如誰誰誰家孩子長得高、不如誰誰誰家孩子吃得多——這是鄰家孩子的標準。人家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不會爬就會走正常么?人家孩子五個月20斤是正常的么?你需要知道正確的科學的評估方法--生長曲線。 我們主要學會使用四個曲線:體重、身高、頭圍、勻稱度。一、體重體重是一個評估生長的敏感數據,孩子發燒三天、腹瀉兩天體重都會降,丟失水分多了,體液減少了,體重就下降了。所以,測體重是一件特別容易、也是特別不容易的事情。1、如何測量醫院測量,由于測量時間,衣服,紙尿褲是否有尿,孩子是否哭鬧掙扎都會影響。所以,體重測量可以在家選擇相對固定時間(是否剛吃飽也要統一)、盡量脫光衣服,保障尿片干凈或是不穿尿片,選擇同一個稱來測量,我們需要記錄的是變化,而不是一個絕對值。我們不會說你的孩子差一點十斤,你家孩子有問題。關鍵是原來多少,長了多少,變化多少。所以,體重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不容易做準確的事情。2、體重增長的規律體重的增長規律,在出生后第一年是增長最快的一年,為生長的第一個高峰。體重增長速度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前三個月體重的增加約等于后六個月的體重增加,體重增長是一個非勻速增長的過程。生長曲線中,藍色代表男童,粉色代表女童,選擇與孩子性別相同的曲線。3、如何看體重的生長曲線在判斷具體生長曲線的時候,生長太快和太慢都是不好的(曲線短時間內跨越兩個區間)。體重快速增長,心肺功能無法快速增長,過快增長的體重會造成心肺功能很大的負擔,發育會出問題,胖小子并不是好事。 有的家長問,一個月該長幾斤,這個觀點就不可取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有一個制式生長的,不要跟別家孩子比較,只需關注自家孩子的變化。4、如何正確理性看待生長曲線生長曲線的正常范圍是3%-97%,高于97%、低于3%都是異常的。中間50%是平均水平,但這個平均水平并不是達標數據,并不是一定要達到50%以上,如果都在50%,這個曲線就不存在了。一定是一半孩子在50%以下,一半孩子在50%以上,這樣才能得出平均值。 關鍵是看自己孩子的曲線趨勢,不要看具體數值。二、身高(長)身高(長),躺著量的叫身長(2歲前),站著量的叫身高(2歲及以上),兩個測量方法會有一些差異,因為骨頭之間因為姿勢問題,緊密度不一致。 兩歲前的孩子,在醫院測量大多不配合,哭鬧掙扎都可能導致數據不準確。家長可以選擇在家測量身長,建議在孩子睡熟的時候,利用兩本書,一本頂頭頂,一本頂腳底,測量兩本書之間距離來測量。兩歲以后的孩子能夠站著量了,測量數據就相對準確。三、頭圍頭圍,是指頭的最大圍徑,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家庭測量頭圍,就是尋找五個點:倆眉毛尖、倆耳尖對著的顱骨、枕骨凸隆,這五點的連線即為頭圍。用粗一點的線比一下,再用尺子量。四、勻稱度勻稱度,是對發育指標間關系的評價,包括體型勻稱、身材勻稱。每個孩子勻稱度都不同,并不能但看體高或體重的單一數據,而是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所以,是以身長為標準,去了解體重。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在這一個身高的時候應該多少體重,而不是這個年齡的時候應該多少體重。體塊指數(BMI)體塊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可用于評估超重和肥胖,只作為有效的篩查工具,而不是診斷工具。對于兒童而言,BMI具有年齡和性別特異性,所以需要使用曲線進行測量,在正常范圍即可,無需苛求50%標準值,超重、過輕需警惕。且BMI曲線并不是勻速上升的,因為孩子體型的變化,正常曲線是一個勾狀的。如何正確評估發育情況發育不能用數字指標來衡量。智商60和63分沒有區別,嬰幼兒發育包括6個方面:運動、語言、認知、個人-社會、心理、行為。發育是家長用心跟孩子交流的,發育存在的問題,大多數是家長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投入全身心跟孩子交流,對于孩子的發育甚至是保姆更了解。運動是發育的基礎,運動的基礎是骨骼肌肉的發育,包括顱骨、脊柱、長骨。運動功能的發育,主要是肌肉發育,包括粗大運動、精細動作。一、顱骨發育1、顱骨發育規律怎么關注顱骨,頭頂看顱骨就是五塊骨頭,額骨2、頂骨2、枕骨1。成人的骨縫被纖維緊密連接,所以摸不到縫隙。嬰兒的骨縫為什么能摸到縫,因為嬰幼兒在三歲之前(最起碼是兩歲內),是腦子頂著骨頭長。骨縫大,這是個生理過程,要留給腦子發育的空間,與缺鈣無關,封死了腦子就不長了。建議缺鈣、缺鋅、缺DHA的醫生,是因為自己解釋不清這個生理發育原理。 小貼士:顱骨發育有自己的規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囟門部位有八層組織,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有時能夠看到血管搏動,是因為八層組織中有血管,小月齡時,纖維層比較薄,所以能看到血管搏動。2、顱骨發育異常嬰兒平躺睡的時間太長,容易出現頂骨落在額骨上頭,即頭頂出現發夾型凸起。 頭型異常的情況:斜頭畸形(即嚴重偏頭,可能導致機能障礙,比如大小臉、弱視、聽力差異、影響牙齒排列等。枕禿部位若不為正中間,則可能存在偏頭)、不對稱短頭畸形(平頭+偏頭)、短頭畸形(即平頭),舟狀頭(窄頭)。方顱也與缺鈣無關,方顱是外力造成的,也是因為長時間平躺,后方骨頭擠壓造成。 如何糾正:小月齡時,清醒時多趴,減少后腦勺接觸床面的時間。睡覺時,可以自制帽子來矯正睡姿,即在扁下去的部位多縫一些棉花墊高,人為讓平躺時實際上已經側了,讓突出部位作為著力點。 頭型追求一個正常的狀態,頭型對稱。只有很嚴重的畸形需要治療,如確實存在頭型異常自行難以糾正,可以戴矯正頭盔(需定制)。二、脊柱發育脊柱發育,包括頸曲、胸曲、腰曲、骶曲。 孩子脊柱發育有自己的規律,要鼓勵趴,趴的時候,鍛煉頸后肌和腰背肌肉。趴著時候抬頭,頸前曲才能形成。孩子腰背肌肉發育成熟,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動作,獨立做起來的時候,胸后曲才形成。孩子下肢肌肉發育足以使他自己站起來時,腰前曲就形成了。三、長骨發育長骨的發育,最準確的是測量骨齡。骨齡即骨發育的年齡,骨齡和年齡不一定相符。關于“骨密度”與“微量元素測試”骨密度沒有必要測試,骨密度偏低,代表有空間吸收更多的鈣,有更多的鈣進入支撐骨頭。若骨密度不低,說明孩子就不長了。長骨頭是骨頭兩頭長,從而把骨頭拉長,所以骨頭的兩端是骨骼發育的地方。 測骨齡常用部位是用左手腕,常用的方法是X線照相(要在醫生指導下操作,不是可以隨意做的,適用長得過快或者過慢的孩子,普通的孩子不推薦測)B超的骨密度是沒有意義的。孩子永遠不是縮小的成人。 微量元素檢查,也沒有意義。首先,取的是樣本是血,血里的微量元素不足以代表實際的微量元素含量。以鈣為例,鈣都是落在骨頭上的,落到血里的比例不足以代表實際的鈣量;其次,孩子一般體檢取指尖血,指尖血是血液+組織液,較稀,不準確,靜脈血相對較準;對孩子的骨骼生長不要簡單粗暴地以“缺鈣”來定義!四、牙齒乳牙一共20顆,第一乳牙萌出的年齡:多于6-10個月之內。>13月未出牙稱為出牙延遲。乳牙出齊的年齡:2-3Y。 遺傳有決定關系,父母出牙早晚決定孩子的出牙早晚。 牙不是磨出來的,是長出來的。不可以外力幫孩子磨牙。讓孩子的牙齒慢慢長出來,用紗布擦牙的方式不可取。 長需要時間,種一個種子是需要等待的,不是拔出來的。 乳牙萌出的順序,沒有絕對的規律可言,孩子不一定會按順序長牙。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