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當心元宵導致七種病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818次 |
專家提醒,吃元宵這些難消化、油膩的食物可千萬別太給力。否則胃腸負擔過重,各種消化系統的病變也會隨之產生,且高脂、高糖對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不利,因此誘發疾病的可能性也會升高。甚至可以導致死亡。 提示:有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膽囊炎、膽囊結石的病人,以及老人和幼兒,更要注意吃得適度、適合。 吃元宵可能吃出七種病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每年的這一天或之后的幾天,元宵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有的湯煮,有的油炸,有的水蒸,用料也五花八門,有葷有素,風味各異。但無論怎么做,怎么吃,都避不開油膩、難消化這兩大特點。 就以往的經驗來看,吃元宵很可能吃出好幾種病。 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表現為腹脹、反酸、噯氣、燒心等,特別是原來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容易中招; 急性胃腸炎,多見于那些在春節期間大吃大喝、腸胃本就不太好的人,元宵節的高糖高油對他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急性胰腺炎,和膽囊炎、膽囊結石有密切關系,也會因暴飲暴食、高糖分高熱量飲食誘發; 食管燙傷或堵塞,往往發生在吞咽功能差、反應慢的嬰幼兒及老人身上,急性子的成年人也不時可見;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高脂高糖飲食下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出現一系列癥狀。 健康吃元宵請注意五點 面對這么多隱憂,我們是不是該戒吃元宵呢?那也不用。沙衛紅說,只要適可而止,一般胃腸道都能負擔。但有幾點注意事項不能不提: 1、不要把元宵當正餐吃。 元宵除了熱量和糖并沒有太多其他營養,如果一頓里光吃元宵,其他什么都不吃,從營養來講就不均衡。要是幾餐或幾天都以它為主食,可能會出現營養缺乏的狀況。 專家建議,元宵最好在兩餐之間吃,當成茶點、甜品或加餐,一次吃四五個、五六個,并且臨近那一頓的飯菜要適量減少,才是適宜的吃法。 2、不要空腹吃元宵。 特別在早上,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又處于高酸狀態,元宵的高糖高油及黏性高的糯米外皮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或加重胃食道反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3、糖尿病人最好選擇少糖、無味或咸味的元宵,烹調方式也建議用湯煮、水蒸而非油炸。 有的人喜歡在元宵湯里放糖或酒糟,那么元宵應選用沒餡的,以避免甜上加甜。 4、吃元宵的同時,可以配合吃一點幫助消化的食物,比如蔬菜、不太甜的有點纖維的水果(如橙)。也可以喝一點茶"消滯",但茶不宜濃,否則過多的茶堿反而會傷害胃。 5、由于高血糖狀態下胃的排空會延緩,吃完元宵后馬上躺下很容易造成反流,建議適當走動,促進胃的排空。 說一千道一萬,意外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當感覺身體不適時,我們是自己找藥吃還是上醫院呢? 沙衛紅表示,如果只是感覺單純的腹脹、反酸、噯氣,可以自己吃一些促進胃動力的藥(如嗎丁啉),或加一點消化酶(如酵母片)幫助消化。但若有明顯反酸、燒心、劇烈腹痛及嘔吐等類似胰腺炎的表現,或在多次腹瀉、嘔吐之后仍無好轉,應盡快就醫。她強調,千萬不要自己亂用抗生素,以免用得不對又導致耐藥。更需要警惕的是急性胰腺炎要及時就診。因為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任何的臟器,一旦胰腺發炎,消化酶就會分泌紊亂,甚至滲入到腹腔,并一路波及腎、肝、心臟、呼吸系統,后期甚至會上行損害大腦。"重癥胰腺炎有50%的死亡率,所以,及時就診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和急性胃腸炎相比,急性胰腺炎的癥狀一般更重,有發燒、黃疸(如眼睛發黃)等表現,腹部絞痛劇烈。 春節長假一過,就盼著十五元宵節。此時三九已過,但乍暖還寒,人們仍需保暖。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合家團團圓圓,還有御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