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針灸療法來治療小兒脫肛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68次 |
小兒脫肛是小兒常見病,又名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段從肛門脫出。一般多由于腹瀉、便秘、久蹲等引起。 臨床表現為大便時有脫出物,輕者可自行回納,重者需幫助回納;另外,輕者時有脫出,重者每便必出。同時患兒多伴有身體疲乏,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身體消瘦。 治療方法:1、針刺:常用穴位是:百會、長強、肛周3點、9點、足三里、承山。每日一次,不留針,十次為一療程。 艾灸:點燃艾條后,熏灸肛周、承山、足三里,每次30分鐘,十次一個療程。 3、耳穴壓豆:常用耳穴:脾、胃、直腸下段、皮質下。用磁珠貼壓,每天按壓3-5次,每次按壓5-10分鐘,3-5天換一次,5次為一療程。 4、電熱針:常用穴位 :百會、氣海、足三里、承山。每次20分鐘,十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1、加強營養,以保證身體結構正常發育。 2、大便時保持站立性姿勢。 3、每日用溫水洗完肛門后,用熱毛巾熱敷肛周30分鐘。 4、對證治療腹瀉和便秘,以保證大便通暢。 因此,在治療小兒脫肛時,家長應該配合醫生治療,做好相應工作,時小兒早日痊愈。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