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雖小 傳播的疾病高達80多種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749次 |
蚊雖小,但是人們都害怕它、討厭它,這什么呢? 首先,說說蚊子的來源:雌蚊卵產在水里,一二天后就孵化成幼蟲,叫孑子。孑子經過四次蛻皮變成蛹,蛹繼續在水中生活兩天,即可羽化成蚊。完成一代發育大約只要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蚊子是靠吸血來生存繁殖的,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專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莖、葉里的液汁為食。雌蚊偶爾也嘗嘗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發育。所以,叮人血的只是雌蚊。 蚊子的一對觸須和三對步足上,分布著很多輪生的感覺毛,每根感覺毛上密集地排列著圓形或圓形細孔。黑夜里,蚊子可以憑著這種傳感器感知空氣中人體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在千分之一秒內作出反應,就能正確敏捷地飛到吸血對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將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與血混和,使血變成不會凝結的稀薄血漿,然后排出隔宿未消化的陳血,吮吸新鮮血液。假如一個人同時任意給一萬只蚊子叮咬,就可以把人體的血液吸完。 蚊子主要危害是傳播疾病。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昆蟲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了。 世界上的蚊子有2千多種,我國約有140多種。能傳播疾病的蚊子可分三類:一類叫按蚊,俗名瘧蚊,主要傳播瘧疾。另一類叫庫蚊,主要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第三類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紋,又叫黑斑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 消滅蚊子,是預防減少疾病的有效途徑。人人動手,清理河道、垃圾等蚊子容易滋生的地方。現代科技也已有了電蚊香——等滅蚊用品、用具,未來我們應發明新一代的滅蚊器具以用來消滅蚊子,預防蚊子傳播疾病、危害人類。 有些傳染病是由吸血昆蟲傳播的,叫做蟲媒傳染病。蚊蟲就是能傳播傳染病的媒介昆蟲之一,它傳播的傳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絲蟲病、登革熱等。 蚊傳播的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豬、羊、馬、牛等家畜都可以感染病毒,其中主要是豬。乙腦在豬中間傳播流行,蚊叮咬病豬吸血后病毒進入蚊體內,帶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吸血時,就可以使人致病。患病后出現高熱、昏迷、抽瘋、頸部強直等,嚴重時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病后還能留有神經系統的后遺癥如失語、癱瘓、精神障礙等。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蚊子叮咬瘧疾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可將病原體由病人傳給健康人。瘧原蟲進入人體后,在肝細胞和紅細胞內寄生繁殖,使紅細胞周期性成批破壞,病人出現周期性定時發作,每當發作時出現寒戰、高熱、大量出汗,病久可有貧血和脾臟腫大。 絲蟲病和登革熱也是由于蚊蟲叮咬病人再叮咬健康造成傳染。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