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山不是爬山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009次 |
文/chenyuefeng5 暑假期間,帶兒子到牟平去玩,臨行前,自然很是渲染了一番山之險、水之奇。到得山前,順著那逶迤的石階攀登而上。兒子第一次涉險,興奮不已,一馬當先做起了領路人,在臺階上蹦跳雀躍,引得路人紛紛驚嘆:“要保存實力,悠著點兒!”我卻是喜在眉梢。來之前,心里猶猶豫豫、惴惴不安,生怕兒子山前耍性子,非要大人背上去,若那樣,此番游玩就變了性質,失了興味。現在看到兒子生龍活虎,意氣洋洋,自然放下心來。 哪知剛剛爬了五六十米,兒子就生出了問題:“媽媽,不是說爬山么?山在哪兒啊?”弄得我是啼笑皆非:“你真是身在山中不看山,你這不正爬山么?你的身邊都是山上的樹啊。”“那這不是“爬”山,是“走”山,”兒子的語氣之中仿佛透出幾分不屑來。我大驚,這孩子的認識有問題啊,“你為什么說是“走山”而不是爬山呢““廣場上的山才是爬的”兒子搬出了我所在學校的廣場上的假山作證據,我了然進而默然:的確,假山小則小矣,卻無路可尋,自然不能抬腳就上,而需如類人猿老祖那般手腳并用,攀將上去,;此山,抑或其他的泰山、峨嵋等天下險峰,先輩早已造好石階,無論千級還是萬級石階也都僅是用腳走上去的。想及此,真是覺得兒子的“小天地”實是“大境界”。 推廣開來,生活正如這走山與爬山,一路涉險,拼盡心力,必然只將生活看作挑戰的對象,而使眼睛與心靈錯過了很多欣賞美景的機會;一路平穩,時間一久,沒有新的刺激,便將這生活看作了每天要進行的功課,就會心中無趣,而眼中無意,致腳底無力,又必然有些時候得其表而未得其神,只作了一個擦肩而過的旅客。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