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是怎么發生的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39次 |
胎兒階段,男性睪丸位于后腹壁區,胎兒從第5周至28周在睪丸引帶和體內激素刺激下,睪丸連同腹膜一起移行下降至陰囊內。下降的這部分腹膜像個口朝上的喇叭狀管形突起,稱為腹膜“鞘狀突”。該突起在胎兒后期或出生后一個月內自行閉死,在睪丸等移行下降過程中,于下腹壁鄰近大腿根內側和外陰之間形成腹壁肌肉薄弱區,醫學上稱作“腹股溝管”,管的下口稱作“外環”。腹股溝管內有稱作“精索”的組織通過,精索內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及輸精管等組織。 由于遺傳等原因,如腹膜鞘狀突未能及時閉合,腸管等腹腔內器官,即可沿開放的鞘狀突逐漸向外疝出,而形成腹股溝斜疝,這是腹股溝斜疝發病最常見的先天性原因,也是小兒腹股溝斜疝最多見的原因。這些病例常在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就出現典型的癥狀。 少數病例由于長期咳嗽、便秘、排尿費力以及創傷等因素,使腹腔內壓力經常處于較高的狀態,腸管等器官從下腹壁近外陰處肌肉薄弱區疝出,即可在外環外出現可復性腫物,形成后天性或繼發性腹股溝斜疝。此類病例較少見。 無論是先天性還是后天性原因,上述變化出現在一側,形成右斜疝或左斜疝,即為單側疝;變化發生在雙側則形成雙側疝。腹股溝斜疝的疝內容以小腸為主。 女孩在胎兒階段雖然沒有睪丸移行下降一說,但其鞘狀突發育與男性相同。若因發育異常,出現不閉合,腸管也會由未閉的鞘狀突疝出。同樣,引起腹股溝斜疝繼發性原因,也適用于女孩。不過,女孩缺乏男孩精索這樣的構造,下腹壁薄弱區相對好一些,所以疝發病的機會明顯低于男孩,只占全部病例的1/10。 單從先天性原因看,目前尚無預防腹股溝斜疝發病的有力措施。據國外統計,男孩發病率的為1:50,女孩約為1:500。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