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為什么會發熱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43次 |
食積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食積一證多發生于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時常會聽到一些孩子的媽媽訴說,孩子因為乳食過量而出現發熱。會有這種現象嗎?為什么乳食過量會使孩子發熱呢? 小兒時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機體的許多功能還沒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功能相對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腸道的吸收能力較差。而小兒時期乳食又不能自節,如果家長對喂養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乳食入胃以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滯于胃腸,會損傷脾胃而形成食積。乳食積滯日久,會郁而化熱,熱與積滯相合,會產生內熱,內熱不能及時排除,勢必會外發而導致發熱。同時還伴有腹脹腹痛、噯氣、大便酸臭、排便不暢等癥狀,有的患兒還會伴有煩躁不安、睡眠不實、容易出汗等表現。 小兒食積發熱一般熱勢不會太高,多表現為低熱,口渴。對這種發熱的治療,應抓住病機本質,著重在于消導食積,食積得以消導,發熱會自然而退。常用消導食積的中藥有:雞內金、神曲、麥芽、焦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半夏、炒枳殼、木香等。對內熱較重的患兒可加用黃連、生石膏、炒山梔、連翹等。此外,還可以用中醫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療,效果也很好。 需要提示孩子的媽媽,對小兒的喂養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最好定時、定量,并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不要過多進食肉類食品,要多吃青菜和水果。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發生食積。孩子一旦出現食積發熱,家長不必過于緊張,也不必急于應用退熱劑,最好請中醫來治療。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