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沙眼非小病 嚴重可致盲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72次 |
沙眼是兒童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全世界約有4.5億沙眼患者,約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由沙眼致盲的入估計有200萬-500萬人。沙眼主要流行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生活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我國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很高,城市約為40-60%,農村約為60%-80%,同時期盲人中有1/4-1/3是由沙眼造成的。解放后全國多次開展了沙眼普查普治工作,加之生活物質水平提高,沙眼患病率有了明顯的下降。當前在大城市的中小學校學生中沙眼患病率已降到l0%左右,郊區約為20%。沙眼的病原體具有與病毒不同的分子生物學特征,稱為沙眼衣原體。 一、兒童是沙眼的易發人群 什么是沙眼? 沙眼是由一種極微小的病原微生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眼病。人的上、下眼皮在醫學上被稱為眼瞼,眼瞼里面是一層光滑柔軟的結膜,結膜是沙眼的發源地。 沙眼病變早期可發生在上、下瞼結膜面的內、外角處和眼瞼及眼球的交界部分,嚴重的可波及全部瞼結膜,表現為充血,血管模糊,有大小不等的混濁的濾泡。得了沙眼就會覺眼睛發癢,有燒灼感、流眼淚等,這個時候會有很強的傳染性,一定要注意隔離。 沙眼的傳播渠道 沙眼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凡是被沙眼衣原體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臉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傳播沙眼。兒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傳染。有資料表明,在同一農村中,無沙眼母親的子女沙眼患病率為37.7%;而有沙眼母親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達82.5%。據廣東省人民醫院調查,7歲以下兒童沙眼患病率與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關系。 二、兒童患沙眼有哪些表現?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同時累及角膜的慢性傳染性結膜炎癥,偶爾也可急性發作,然后進入慢性的臨床過程。 輕度沙眼,患者僅有發癢、異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癥沙眼特別是角膜受累或有其他并發癥時,則出現畏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癥狀;視力減退情況,常與角膜受累程度有關。 沙眼的體征表現為:①結膜充血、肥厚、正常透明性消失;②乳頭肥大,結膜面粗糙;③濾泡增殖;④角膜血管翳:即在角膜上緣出現新生血管向角膜內伸入,由上向下發展如垂簾狀,嚴重時可侵犯全角膜;⑤瘢痕形成:隨著炎癥吸收,結締組織增生,瞼結膜則完全被瘢痕所代替。 沙眼的并發癥可有:急性結膜炎、慢性淚囊炎和淚道阻塞、沙眼性角膜炎及角膜潰瘍。后遺癥有:倒睫及瞼內翻,角膜混濁,瞼球粘連等。 三、小兒沙眼應從小預防 1、做好健康教育 沙眼的預防主要在于防止接觸感染,因此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對象應包括學生及其家長和學校教職員,使他們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可利用廣播、幻燈、電影、圖片展覽以及各種文藝形式,以提高教育效果。要改善學校和家庭環境條件。學校應盡可能地添置流水式洗手設備,保證生活用水。做到一人一巾,公用毛巾用后要煮沸消毒。沙眼衣原體在70℃時一分鐘即可被殺死,0.1%福爾馬林或1%石炭酸也可迅速將之殺滅。教兒童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干凈。勤洗手,不用臟手、衣服或不干凈的手帕擦眼睛。 2、治療沙眼患者這是預防沙眼的重要措施。在對兒童少年沙眼患者治療時,還應同時治好保教人員或家庭中的現癥患者。 3、培訓人員 應有計劃地培訓保教人員、教師和校醫等,使他們掌握防治沙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沙眼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記錄以及填寫報表等方法。 4、治療 沙眼和疑沙患者均應為治療對象。主要采用局部用藥。可首選10%-30%磺胺醋酰鈉液,有史者選用0.05%-0.1%利福平液或四環素族眼膏。根據病情每日(白天)滴眼藥水4、6次,晚上涂眼膏1次。眼藥水應一人一支,不要混用。 四、沙眼治療大法推薦:沙眼擠壓法 適應癥:濾泡較多的沙眼。 操作方法 1.局部滴表面麻醉劑2-3次,于穹窿部結膜下注射2%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約0.5m1。 2.翻轉眼瞼,充分暴露險及穹窿結膜,用刀尖一一挑破濾泡,用沙眼擠壓銀子擠出濾泡內容物。 3.擦凈滲血及擠出物,結膜囊內涂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藥膏,次日換藥。 注重事項 1.操作過程中不要過度損傷結膜,以免形成大量的瘢痕。 2.令患者向下看,注重切勿損傷角膜,可用墊眼板保護角膜。 3.擠壓時濾泡的內容物不要濺入操作者的眼內,因其中含有大量沙眼衣原體。 4.用過的器械需嚴格消毒。 相關知識推薦: 沙眼對兒童視力有哪些危害 沙眼夫婦的孩子有可能先天畸形? >>>更多健康知識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