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育兒,順其自然最重要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565次 |
女兒剛出生時,是個8斤多的小胖子,可沒想到的是,出生才百天的她就得了“腸梗阻”,那天半夜,女兒勾著身子哭個不停,接著就嘔吐、腹脹、不排便,我帶她到醫院急診,醫生說孩子可能得了急性腸梗阻“,因為孩子小,腸子容易壞死,需要早做剖腹探查手術。丈夫不在身邊,那只好自己在手術協議書上簽了字,醫生交代了些什么,我當時都沒聽進去,只覺得那張協議書好像一份女兒的“賣身契”,而且是賣給了“地獄鬼國”。看見小小的女兒被推進了手術室,我的心像被揪去了一樣。 真是老天保佑,一個多小時后,女兒竟清醒地被推出了手術室。醫生說:“你的孩子很幸運,只是腸管上長了個憩室引發了腸梗阻,腸管沒有壞死,只把憩室切除了,以后要注意飲食營養。” 一周之后,女兒出院了,聽說剖腹手術后容易發生腸粘連,吃的多、激烈運動都不行,醫生還多次叮囑我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我都牢牢記在了心里。從此以后,我小心翼翼地待女兒,每頓飯都不敢讓她吃飽,總是過一會兒讓她吃一點,很快,女兒原來胖嘟嘟的小圓臉,變成了瓜子形。人家孩子半歲就開始添加輔食,我卻連雞蛋黃都不敢給她吃,總覺得蛋黃會引起便秘,若再發生腸便阻就遭了,直到一歲多,才開始給她加輔食,我給她買了最貴最好的添加食品,想盡辦法哄她張口。可我剛把吃的東西塞進她嘴里,她連嘗都不嘗就吐出來。這時,我的奶已經完全沒有了(即使有,也不應該再吃了),可女兒對配方奶粉,鮮牛奶全都不感興趣,眼瞅著她們一天天瘦下去,一歲半了,體重才14斤,而鄰居的同齡兒已經20多斤了,我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說孩子得了“厭食癥”,可又提不出好辦法,真把我愁死了。 后來女兒不僅越來越瘦,性格也越來越孤僻,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兒,后來連話也不肯說了,不管你問她什么,她都只是搖頭。2歲的時候,女兒死活不肯上幼兒園,一天到晚纏著我一個人,她心胸也越來越狹窄,只要我對別人表示出一點關愛,她就會妨忌、生氣,還特別愛哭,我再次帶女兒去了醫院,醫生說,我女兒得了“憂郁癥”。 她爸在海南工作,常年不回家,我生孩子后,就一直沒上班,只拿基本生活費。單位同事告訴我,我若再不上班,很可能會下崗。這時領導交給我一個外出催款要帳的任務,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我若不接受,恐怕……我保好咬咬牙把孩子送到她農村的奶奶家。從孩子奶奶家出來,老遠還聽到女兒撕破嗓子的哭喊聲,我的心簡直要碎了。 此后,我整天在外面東跑西顛,心里裝的卻全是骨瘦如柴的女兒,哪有好心情去公關。可能正是我這雞皮蒜臉的樣子和急不可耐的脾氣,讓欠方難以忍受,我真就討回了幾十萬欠款,這下領導更不肯放我了,不斷給我加碼,都是到西北、云南等邊遠地區,我只好硬著頭皮一次次出發。 已經兩個多月沒見到女兒了,農村連個電話也沒有,真不知道女兒變成啥樣兒了。這次回來,我沒去單位,直接去了她奶奶家。臨進村的時候,我心跳的很厲害,生怕女兒病得不像樣子,那我會后悔死的。 老遠望到了群孩子在奶奶家門前的草垛上玩,看他們在草里滾來滾去,玩的那么高興,我想,我的女兒若能這樣多好啊!走到跟前,看見一個最小的小女孩正從亂草中爬出來,咯咯地大笑著。大一點兒的孩子們把頭上、身上的草弄掉,我才看清,這不正是我的女兒嗎?我一下子把她摟進懷里,女兒卻似乎不認識我了,還要去跟孩子們玩。她身上臉上臟兮兮的,可小臉蛋胖多了,我抱她回家,感到她也覺多了。我問她:“奶奶不陪你玩嗎?”“我跟小朋友玩,不要奶奶陪!”女兒大聲回答我。 婆婆正在房檐下搓苞米,女兒立刻抓兩苞米扔進雞房的柵欄里喂雞,并從雞窩里揀了兩個新下的蛋。 婆婆看我拿出魚松、肉松、高級點心,忙把桌子上的煎餅,粗面發糕收起來,不好意思地說:“農村買不到這么精細的東西,讓孩子受屈了。” 吃飯時,女兒自己坐在炕桌的一側,像個小大人,我給她泡上肉松,把旺旺餅干、煎蛋餅都放在她面前,可她并不感興趣,卻非要吃煎餅泡白菜湯不可,女兒一氣兒吃了一碗泡煎餅,還喝了半碗小米稀粥,吃的那么香甜,若不是孩子們來找她玩,看樣子還能再吃些,望著她與小朋友說笑蹦跳的背影,我再也找不到那“厭食癥”、“憂郁癥”的影子了。 我驚訝了,問婆婆是不是請了名醫,吃了什么祖傳秘方? 婆婆笑了:“要說祖傳,那就是咱老一輩的養孩子方式——順其自然,讓她自己吃,讓她隨便玩。” 據我說剛走后,女兒著實哭了兩天,后來沒人管她,她就不哭了,開始她不吃東西,也沒有勉強她,只要她不吃,就把飯桌上的東西全收起來,下頓還不吃,依然照此處理,后來她餓了,開始吃起來,不過沒人喂她,再后來自己吃慣了,有時還跟她的小表哥表著吃,就這樣,她的食欲越來越好,一天到晚和小朋友玩的不可開交。 婆婆說:“我看不出她有什么病,自然不會請什么醫生。” 點評:疾病不僅會對小兒造成軀體的傷害,也會影響其心理行為。手術并不會影響到孩子的飲食和發育,術后只要護理得當發生腸粘連的可能性很小。倒是文中的那位媽媽,女兒的腸梗阻手術而對女兒呵護備至,在該添加輔食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添加輔食,為女兒日后厭食埋下了伏筆。因為4-6個月的嬰兒喂養是寶寶飲食行為形成的敏感期,換乳期食品對嬰兒的作用不僅僅是補充寶寶發育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逐漸接受成人固體食物,更重要的是寶寶形成正確飲食行為的關鍵時期。在4~6個月期間給嬰兒添加換乳期食品,其重要性還表現在: (1)換乳食品是寶寶學習吸吮、吞咽功能的關鍵期,吞咽功能正常的寶寶可以減少流口水; (2)4-6個月是擴大寶寶味覺感受范圍的敏感時期,換乳食品可以預防日后的挑食、偏食和厭食,為1歲后正確進食,均衡膳食打下基礎; (3)換乳食品可促進寶寶的下頜骨和牙齒發育,增強咀嚼功能; (4)咀嚼功能的發育完善,對日后言語和語言能力(構音、單詞、短句)的發育有直接的影響。泥狀食品添加差的嬰兒,后期語言發育多有遲緩或障礙。繼而產生認知不良,影響寶寶的智商。 (5)4-6個月還是培養寶寶對各類食物的喜愛和訓練進食技能時期,如學用勺、杯(喝)口腔協調,同時培養獨立能力。給寶寶加入其他食品的時間和過程應保證嬰兒能廣泛接受的食品結構、風味、及接受能力。嬰幼兒喂養的原則應是:自然食物,平衡膳食,缺啥補啥,勿要過量。也只有這樣,嬰幼兒的喂養才能吃出科學,吃出健康,吃出智慧。 文中那位媽媽在沒上班時專心在家帶孩子,孩子長時間待在家里跟媽媽,沒有同齡的小伙伴陪她玩,媽媽對他的身體健康過于關注,而孩子的健康狀況不佳,這必然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它出現孤僻、抑郁的心理反應,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愉快、高興、心情舒暢的時候,往往感到食欲旺盛,胃口好,吃得香;在心情不佳時往往是茶不思、飯不香,沒有食欲。這充分說明,精神因素與胃腸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孤僻、抑郁、飲食障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孩子來到農村的奶奶家,奶奶對孩子的喂養,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餓了就吃,累了就睡,玩時盡情玩,一切都順其自然,孩子的精神負擔沒有了,吃得香,玩得好,抑郁、厭食自然就消失了。 文:小青 本文由《兒童與健康》雜志社授權搖籃網獨家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