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減肥的膳食安排 |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624次 | |
1.減肥膳食應是平衡膳食 肥胖是超熱能進食所引起的,是膳食不平衡的結果。飲食減肥就是使攝入與消耗達到平衡,改變超熱能進食。 減肥膳食主要是減少膳食中的熱能,也就是減少高熱能營養素的含量,主要是糖類和脂肪。其它營養素的含量及構成比例基本不變,否則有損于身體健康。所以,減肥膳食應是平衡膳食。 2.平衡膳食的調配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先按平衡膳食的要求和組成調配好膳食之后再進行烹調食用。但是,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對維護身體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調配平衡膳食的步驟。 (1)根據用餐者的性別、年齡、勞動等級,確定每人每日熱能和營養素的供給量:一般說來,在平衡膳食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以5:1.5:1為宜。 就是說,每人每日糖類的供給量應占總熱能的60%~70%;脂肪占20%~25%;蛋白質占10‰~15%。例如,一個從事輕體力勞動的成年婦女。 按我國供給量標準每日應供給熱能10042千焦(2400千卡),按5:1.5:1的比例,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8%;脂肪占20%;蛋白質占12%,則每日應供給糖類2400×68%÷4=408克;脂肪24000×20%÷9=53克;蛋白質240×12%÷4=72克。 (2)確定每日主食和副食的數量:根據個人的熱能需要量、經濟條件,以及當地食物供應情況確定每日主食和副食的數量。 (3)確定每日蔬菜的數量:蔬菜在平衡膳食中占有主要地位。一般每人每日應供給500克~750克蔬菜,其中綠色蔬菜最好能占一半,食用蔬菜的品種愈多愈好。 3.膳食制度的管理 (1)什么是膳食制度:膳食制度是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次數、一定的時間間隔和一定的數量、質量分配到各餐的一種制度。合理的膳食制度應根據人體生理,特別是消化器官的活動規律并考慮到生活、勞動特點加以適當安排。 (2)理想的進餐時間:我國人民的膳食習慣,正常成年人一日三餐,兩餐之間一般相隔5~6小時,這是符合人體生理狀態的。 從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角度來講,早餐與中餐應增加間隔,晚餐不宜太晚,因進食后身體尚未消耗熱能,即臥床休息會引起熱能在體內積聚而增加脂肪含量。 所以,比較理想的進餐時間為:早餐6~7時、中餐12時、晚餐18時,這是一般家庭比較容易做到的。 (3)一日三餐熱能分配:一日三餐熱能分配要適應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應提倡“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 減肥食譜可以分配為早飯占全天熱能的35%,午飯占40%,晚飯占25%。這里特別強調早飯要吃飽和晚飯要吃少。 上午是一天中學習和工作的重要階段,上午的精神狀態、體力情況與學習、工作效率關系密切,所以早飯要吃飽是有道理的。 一般來講,晚餐后比較消閑,消耗熱能少,吃多了就會引起熱能過剩,導致肥胖。現在,城市中很多人“早飯吃得少,中午吃不好,晚上酒飯飽”,這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應堅決糾正。 4.飲食減肥注意事項 (1)減肥并非一日之功: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肥胖不是一兩天之內形成的,減肥也不能指望快速變瘦。時至今日,減肥仍是一個難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減肥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言。減肥成功的秘訣在于自己如何把握住能量攝入與輸出關,并持之以恒。 (2)減肥沒有靈丹妙藥:前面已經介紹了不少有關減肥的基本知識,讀者對“減肥沒有靈丹妙藥”這一話題,應該很清楚了。但是有不少人想急于減肥,又不知如何減肥,于是盲目相信一些廣告,結果上當受騙。 (3)需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①節制甜食和高脂食物。②吃飯不狼吞虎咽。③不暴飲暴食。④盡量不飲酒。⑤不吃夜宵。⑥不挑食、偏食。⑦不要把自己的胃當成“泔水缸”。 最后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愿留剩飯剩菜,有時做多了也一頓吃完,即使吃飽了也勉強吃完。更嚴重的是孩子的剩飯,都是由老人打掃干凈,其結果是老人的肚皮越來越大。 這一觀念需要更新,把孩子的剩飯剩菜吃下去,看起來是沒有浪費,但對身體卻造成了危害。 肥胖及肥胖度的判定 如果想實施減肥,首先應知道自己是否肥胖以及肥胖的程度。知道了自己是否肥胖,就明白了該不該減肥;知道了自己的肥胖程度,才能合理地安排減肥膳食。 根據標準體重判斷肥胖,雖然不很準確,但簡便易行。肥胖程度的判斷:超過標準體重20%~30%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30%~50%為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為重度肥胖。 公式計算法確定肥胖度 適合于成年人。 南方人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50]×0.6+48 北方人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50]×0.6+50 肥胖程度的判斷標準同上。
|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