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怎么才可以和諧?關鍵要看老公怎么做! |
發布日期:2018/1/28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907次 |
昨晚臨睡前,刷了一期《愛情保衛戰》,其中一對嘉賓的故事,暴露出了讓我們都很頭疼的婆媳關系難處理的根本原因。 先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兩人都來自江蘇,20多歲,自由戀愛。 感情穩定后,男生就邀請女生見他的父母。 第一次見面,兩人商量決定,買一些他媽媽愛吃的菜,由女友到男生家里做頓飯。 結果,當女孩拎著菜到男生家里時,居然吃了閉門羹。 原來,男生的母親臨時改成了到餐廳吃飯,理由是重視和女生的見面。 可以想象,沒有準備任何禮物、拎著一堆菜和未來的婆婆見面,場面有多么尷尬。 第一次見面自然是不愉快的,女生很難過,而男生覺得:“這有什么呀?我媽媽還不是重視你。” 可站在女生的角度,明明是他母親不尊重自己,但男生毫無覺察。 第二次的見面更慘,男生因為臨時有業務要處理,中途提前離開了。 尬尷程度絕對不亞于第一次見面,更讓女生崩潰的是,男生的媽媽還暗諷他兒子給女孩買了太多的包包和飾品。 事后,女生和男生大吵了一架,男生很無辜的說:“我媽媽也沒有別的意思。” 明明女生已經很受傷了,男生對此依然毫無覺察。
節目中,男生從頭到尾都表現的很無辜,我相信他是愛女生的,要不然也不會在女生提出分手后,還堅持要來請專家勸解。 專家們都認為男生就是典型的“媽寶男”,我不否認,但在我看來,這個男生最大的問題是,在他媽媽和女友相處過程中,從未及時覺察女生的感受。 第一次見面,他媽媽臨時改變主意,他就應該盡可能事前通知并且開導女生,或者至少也應該幫女生提前買好禮物,避免尬尷,哪怕是事后真心的勸導一下女生,女生都會釋然。 第二次見面和后來的相親都是同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男生但凡用心覺察到女生的難過、不開心,都不會鬧到要分手的地步。 因為,在和未來的婆婆、婆準婆相處過程中,所有的女人天然的都會有最壞的心理準備,畢竟是我們搶了人家的兒子。 只要男人能夠及時覺察到女人的情緒變化并給予勸導或者安慰,女人都是非常樂意和婆婆好好相處的。
有人說,媳婦和婆婆是天生的敵人,很少有哪一對婆媳一見如故,期間少不了磨合,而能不能和平相處,關鍵就要看男人能不能及時體察女人的情緒變化。 朋友小婷從婚后就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而且今年還懷了二胎。 有次聚會,我們向她討教是如何和婆婆相處這么久的?而且平時也很少聽她抱怨婆婆。 “主要是我老公有眼色。”小婷告訴我們,她婆婆是那種很強勢的女人,連她們結婚的喜糖盒,都是她婆婆定的。 但每次她在為這種事情郁悶傷心的時候,她老公總是能及時出現。 就以喜糖盒為例吧,她婆婆選的實在是很土,她傷心倒不是說婆婆做的這件事情怎么樣,而是她覺得送朋友都拿不出手。 他的老公先是安慰她要體諒婆婆,然后默默的把她放在購物車里的喜糖盒付了款。 最后,婆婆買的喜糖盒,僅僅是發給了老家的親戚們,而小婷和老公的朋友們收到的,都是小婷自己選的。 類似的事情有很多,小婷還說了一句讓我們很嫉妒的話:“老公就像有特異功能,總是能覺察到他媽讓我不爽的地方。” 有位專家說過:“真愛你的人,會及時覺察到你的不舒服。”這里的不舒服就包括了傷心、難過、郁悶等情緒,而在婚姻中,最容易讓女人產生不舒服感覺的也就是婆媳關系了。 當然,男人覺察到女人的不舒服還不是最重要的,還要找到應對方案,就像小婷的老公那樣,不但能安撫小婷的心情,還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婷的煩惱。 有這樣一個能夠隨時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老公,沒有女人會再愿意和婆婆爭吵。
男人能夠及時覺察自然是完美的,但有些男人,天生就比較遲鈍一些,針對這種男人,女人輔助男人覺察到自己的不舒服,就顯得更重要了。 和天下所有的婆婆一樣,小編婆婆非常疼愛兒子,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表現的很明顯。 每次吃飯,她都恨不得將所有的菜堆在老公面前。 小編家的餐桌是長條的,一次妹妹來家里做客,老公坐的位置距離菜稍微遠點,婆婆居然把所有的菜都挪向了老公,也就意味著其他人很難夾到菜。 平時只有自家人也就罷了,對于一個遠嫁他鄉的女人,娘家妹妹來了,婆婆卻這么做,我心里很難受。 小編老公平時就是那種反應比較遲鈍的,這次也不例外,我就很幽怨的看了他一眼,并且半開玩笑的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老公反應過來后,立即把菜推回原位。 雖然沒有說什么甜言蜜語安慰小編,但是他的那個舉動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所以,和婆婆相處過程中,女人有什么不舒服,也要主動說出來,這其實是幫助男人更好的覺察到我們的不舒服。 畢竟,讓婆媳關系影響到婚姻的幸福,是不值得的。
面對已是千古難題的婆媳關系處理, 越來越多的女人加入到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大軍里,但有個很重要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就是老公對我們情緒的覺察能力。 老公能覺察到我們的不舒服并及時安慰和化解,遠好過于我們獨自一個人化解郁悶的情緒。 心理專家說,婚姻中能否到覺察問題并知道如何去應對問題是一種能力。 在我看來,在處理婆媳關系上,男人能夠及時覺察到女人的情緒變化并應對,也是一種能力。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