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發燒怎么辦?五大誤區你得懂 |
發布日期:2018/1/11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201次 |
臨床中發現許多年輕的媽媽缺乏護理常識,面對寶寶發熱,不知所措,往往不分析寶寶發熱原因,就急著給孩子吃退熱藥。其實不止如此,年輕父母們在孩子發熱后常常還會進入各種誤區。
孩子正常體溫在36 ℃~37.3 ℃這個范圍內波動,不是固定在一個值上。 在進入誤區部分前,先來認識一下按體溫高低的發熱分類: < 38 ℃為低熱; 38~38.9 ℃ 為中度熱; 39~41.0 ℃ 為高熱; > 41.0 ℃ 為超高熱。 誤區一:發熱就是生病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寶寶發熱往往會被認為是生病了,其實導致寶寶發熱的因素很多,其中并非疾病引起的發熱不在少數,比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偶而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 如果孩子體溫暫時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癥狀,可認為正常。但孩子體溫高于38.5℃時,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等癥狀,應立即就醫。 誤區二:捂汗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兒童高熱時,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家長常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其實,對兒童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誤區三:低燒急于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著涼發熱38℃,家長心急如焚,到醫院后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 其實,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是不宜使用退燒藥的。體溫過高者立即就醫按醫囑用藥。新生兒和小嬰兒發熱以物理降溫為主。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誤區四:高燒不積極退燒,非等醫生給藥
有些父母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以至于孩子高熱到39℃還不給降溫。 其實,孩子若發熱到38.5℃以上,就應該盡快吃退熱藥降溫;吃退熱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而且長時間高熱不處理,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 誤區五:不吃藥,只打吊針
有些家長以為給孩子吊針可以快速退燒。其實,感冒咳嗽有相當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好處。而兒童口服退熱藥后一般30分鐘就能起效,速度并不比打點滴慢,更重要的是,口服退熱藥副作用小,比較安全。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