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寶爸寶媽不要著急,教你應急措施 |
發布日期:2017/12/26 發布者:xinhan 共閱58166次 |
寒冬凜冽,醫院患兒又開始爆滿…… 考驗爸爸媽媽的時刻又到了: 發燒燒到幾度要送醫院? 燒到幾度要吃退燒藥? 有些長輩說:把汗逼出來就可以退燒, 是真的嗎? 如果沒有及時地退燒, 是不是孩子就會燒壞腦袋呢…… 每次孩子熱度一上來, 媽媽的心就跟著這些問題七上八下。 然而,發燒真的如洪水猛獸這么可怕嗎? 不妨先看看德國媽媽怎么做得! 首先我們得知道孩子為什么發燒 我們大腦內部有個叫下視丘(下丘腦)的地方,相當于人體空調系統的遙控器。它會給我們的身體設定一個最理想的恒定體溫,也就是37度。 當我們的體溫在37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就會通過發抖產生熱能,將體溫調回標準的37度;當身體溫超過37度的時候,又會通過流汗散熱、讓體溫再度回到37度。 但是當孩子身體被細菌或病毒入侵的時候,免疫功能的第一道防線白血球(白細胞),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報”。 接到“警報”的大腦就會通過下視丘(下丘腦)這個“遙控器”,把溫度往上調了2度說:“現在我宣布,人體的標準體溫是39度,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剛才的體溫在37度,現在被上調39度了,身體要怎么做呢?沒錯!就是發抖、產熱。通過這個動作把體溫上調到39度,這就是發燒前期所謂畏寒的現象。 這個時候身體會一直發抖,雖然摸上去很燙,孩子還是會覺得冷,這都表示他的體溫正在往上升,希望能符合體溫中樞所設定的39或40度的那個標準體溫。 于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上調控制體溫的水平,就導致了發燒。 孩子發燒后正確的照顧方法 那么孩子發燒了,正確的照顧方式應該怎么做呢? 很多家長看孩子發燒就根據經驗給孩子吃藥,有人怕不打針延誤病情,就第一時間抱著孩子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著醫院的輸液室。 還有很多媽媽怕寶寶凍著,就給捂得嚴嚴實實,甚至發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捂汗”走起! 其實,讓寶寶發燒的不是天冷,而是病毒和細菌! 迷信捂汗能退燒的,往往燒沒退,卻捂出了“捂熱綜合癥”! 看著淡定給孩子物理降溫的德國父母,長居德國的朋友滿腹疑惑: 德國父母是不是很懶很吝嗇?德國孩子發燒了感冒了,不帶孩子去看醫生,竟然讓孩子等幾天自然好! 關于德國寶寶發燒這件事,貝媽就要說道說道了。 1.抗生素:必須要處方,對于“小病”,盡量不用使用抗生素在德國早已非常敏感,必須由醫生處方才能獲得,而醫生也不會隨意開出。 只要是涉及到健康知識的網站,都會有介紹抗生素的專題,科普重點就是兩點:“如果細菌的耐藥性繼續增加,就再沒有抗生素能救命了。”“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是沒有用的。” 據研究發現:小孩打一次點滴,大腦停止發育七天。然而在我國,一旦小孩出現感冒發燒的癥狀,就希望輸液趕快治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前兩年就有文章,對現在醫院的小孩感冒發燒診斷治療機制進行嚴厲的抨擊,指出現在醫生過度依賴輸液治療,導致我國抗生素用量高居世界首位,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是德國的10倍。 醫學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80%,給國民的體魄健康埋下巨大隱患,多省市衛計委甚至發文要求停止門診輸液,禁用哌拉西林、頭孢哌酮、頭孢米諾、舒巴坦等數十種抗生素。 2.寶寶發燒初期,不用立刻使用退燒藥以下是來自德國聯邦科普中心(BZgA)對于寶寶發燒的一些建議。 發燒,是人體的自我防衛,本身并不是疾病。它是身體自身對抗疾病的反應。體溫升高可以阻止病毒和細菌的繁殖。它是自身的一種免疫機制,因此并不一定需要立刻使用退燒藥。 寶寶發燒會比大人頻繁得多。甚至說,孩子高燒不一定是因為很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小寶寶,38到39度的發燒并不少見,高于38.5度才視為發燒。 人體體溫在一天中也會有波動。比如,傍晚一般會比早上體溫高0.5度。 所以不急于用退燒藥,在孩子狀態不好很不舒服、或高于38.5度時,再用退燒藥。 3.散熱補水是王道,千萬別盲目捂汗!最重要的當然是首先補充水分 發燒使水分流失更快。每半小時給孩子喝水。不管你是給孩子喝水、牛奶、雞湯、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補充孩子發燒時的水分散失。 隨著體溫的高低,幫孩子更舒服 當孩子在畏寒后他覺得冷,你就給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燒覺得熱、流汗,你就讓他脫衣服,或把孩子的衣服扣子解開散熱,然后進行頭部冷濕敷、溫水擦身等物理降溫的方法。 千萬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溫度高到精神開始有點不太好,請你給他吃一點退燒藥。那到底是38.5度還是39度該給孩子吃藥呢? 其實都不對。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度都還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你沒事喂他藥干嘛呢? 吃不吃退燒藥,應該看的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體溫 看看你的孩子在哪個溫度精神開始不好,或是跟媽媽說覺得不舒服,這才是應該喂藥的時候。 多睡覺養足精神 即使孩子看起來精神不差,也要盡量多睡覺。 飲食營養要跟上 發燒時常常胃口不好。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不要強迫吃。 當不發燒了,孩子就會開始想玩耍了。但這并不說明他們就已經恢復體力了。因此還是要讓孩子經常休息,玩一些安靜的游戲。 對于發高燒的較小的寶寶,要經常關注體溫的變化。仔細判斷,是否需要及時去醫院。
如果是以下情況,就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了: 0-3個月的寶寶,高于38度; 3個月以上到兩歲的寶寶,發燒超過一天; 再大些的寶寶發燒超過3天。 看完這些是不是恍然大悟?看似淡定不緊張的德國人,其實在育兒上是很嚴謹科學的!說到底,這還是育兒觀念的不同,我們講求速度,德國父母更講求自然,不管是發燒還是給寶寶吃的口糧,都遵從平衡的、非強化的、自然的。就像德國三大嬰幼兒食品品牌貝唯他:崇尚自然,始終支持母乳喂養;五大營養素均衡配比,不單獨強調某一營養素的添加,給寶寶更多自身營養素合成的機會,促進生長發育,激發更多身體潛力;從牧場到原料,從甄選到制作,從研發到產品,平衡的、非強化的、自然的喂養寶寶!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