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和北京大媽一起照顧中國棄嬰 |
發布日期:2017/11/7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898次 |
來自 騰訊大燕網 中國嬰童招商網 來自美國的21歲女孩Mary(右)和中國大媽們一起做義工,照顧在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醫治的棄嬰。Mary今年8月剛剛來到北京,如果懂英語的同事不在,Mary和中國大媽義工們交流很多時候需要比劃猜測。這樣的交流不但沒有讓Mary的工作尷尬,反而給枯燥和辛苦的嬰幼兒護理工作增添了快樂和輕松感。在北京小水滴新生兒護理區,Mary同義工志愿者們為患病的孤兒及困境家庭患兒提供醫療救助、術前術后護理,并為困境家庭提供多方位支持及愈后回訪等服務工作。
Mary畢業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所大學,學化學專業。開始上大學之后,Mary經常拿一些水、蘋果和零食分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和流浪者。Mary也會親手制作一些三明治、熱狗分給他們吃。
大學期間,Mary經常去美國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做義工,給那些不能被病人家庭看護的嬰兒做“袋鼠照顧”和新生兒護理工作。
美國規定醫生和醫學護理專業,需要大學畢業之后才能繼續攻讀。Mary希望大學畢業后能夠繼續學習醫學和護理工作。
在治療的過程中要盡量的照顧孩子,去愛孩子,給他們更多與人貼近的機會。Mary說!坝蒙眢w接觸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你的溫暖、感受到你的愛。這樣的接觸和幫助,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改變!
一次偶然的機會,Mary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有關孤兒救助的文章,內容提到了“小水滴”這個名字。Mary隨后搜索了更多的有關小水滴信息,她被網上那些被救助孩子們的照片深深地打動。
Mary很認同基金項目在嬰幼兒救助上的做法,讓孩子們去接觸人,也會幫助他們大腦的發育。Mary覺得小水滴基金項目更適合自己,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給孩子們多一點的幫助。
在小水滴北京項目所在地,Mary在實際生活中照顧孩子。因為喜歡孩子,喜歡生物化學,所以Mary希望一年之后回國,能夠上護理學成為一名護士。有了照料嬰幼兒工作的基礎,以后能夠更好的從事護士工作。
Mary覺得因為中國人口總數多,所以孤兒數量也會相對多。在美國有很多的寄養家庭,她希望更多的人和組織能參與到嬰幼兒救治工作中來,大家共同努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Mary現在每天早上8:15來到醫院,她會到每個房間和孩子們說“早上好”。然后協助中國大媽義工給孩子們喂奶,照料較小的嬰兒。孩子們最開心的事兒是與Mary一起玩耍,一起唱歌跳舞。 除了照料孩子們,Mary每天需要記錄孩子發育成長報告,同時在為小水滴新生兒基金設計一些宣傳資料,讓更多人了解棄嬰的救治工作。 因為語言的障礙,Mary每天找時間學習漢語,這樣對于救治工作能與義工們有更好的交流。 在小水滴北京項目,Mary和志愿者媽媽們每天精心照料著準備和正在醫治的棄嬰。目前項目已經救治了100余名孤兒。其中,六個孤兒被美國收養家庭收養,兩個孤兒被國內家庭收養,60多個生活相對貧困的家庭獲得了有效的幫助。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